第二十一章:广告宣传(1/2)
要想把未来智能工厂的场景拍摄出来,在九二年确实很难。不过他想造出视觉震撼,有困难才正常。
首先得一支高水平的摄像团队和顶尖的摄像器材,九几年正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时期,到香港去请,就没错了。
其次得在工厂里用智能机床加工一件目前国内不能加工的零部件。他前世在腾讯视频上看到用d数控组合机床加工一根曲轴的视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他决定也加工曲轴。其实他要公司研发的数控机床就是模仿d,他前世今生都没跟机床打过交道,他给彭斌的解说其实是他的主观设想。幸好他的设想没有错,否则就闹大笑话了。
曲轴的图纸设计很容易,全世界都一个样,不同的是耐用度和精确度。如果长胜精工用模仿d的“精准”牌数控机床加工的话,精确度没有问题,不会输于别人,但耐用度就是个渣渣了。国内汽车用特种钢一直到2017年都不怎么样。
沈丹青想拍摄未来智能工厂宣传片,为了推销恒温厂房只是一个原因,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给国家和国内具有开阔视野的优秀企业家看的。他想启发一下他们的视野,使国家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高更远。其实他对现在就推广恒温厂房是没有信心的,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不是比谁更好而是比谁更便宜。虽然他知道这种情况,但他还是要求公司的产品质量要精益求精。哪怕国内没有市场。国内没有市场就去国外,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的追求才建立的。
到底要怎么拍这部宣传片,他现在还没想好。不过也不急,又不是赶时间。
过了几天,经过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香港的摄影团队和导演终于凑齐了
。沈丹青和他们开了一个会,把他的一些想法告诉他们。并和他们一起研讨怎么拍摄,宣传片的主题:智能、科技,怎么样才能体现出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他们还是专业人士,最后决定采取以一个技术部员工的视觉贯穿全片,把沈丹青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愿给融汇进去。采取字幕解说。
商量好了就要选主角,沈丹青叫来李想和王全福让他们给各自公司发通告。在两家公司范围内,挑选一位年龄25岁至45岁的男员工。要求身材高大,样貌英俊,气质儒雅。
长盛精工倒没什么,只有几百人,先锋公司可是足足有一万多人,要挑选一位主演应该不难。通告发出,两家公司里的员工踊跃报名。难得有机会当演员,这样的机会谁都不想失去。最后经过导演和沈丹青两人的挑选,先锋公司一位来自ah的名叫王杰的员工成为幸运儿。
另外挑选了大约几十名群众演员。演员到齐了,可以开拍了。
正式开拍,沈丹青当起了现场解说员,又对拍片过程中不满意的地方总是喊停,喧宾夺主。惹得小丫头都笑了一天。年轻导演对他也没办法,他还耍不起大牌。客户的意见,永远正确。
沈丹青的要求比较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镜头,却整整拍了一天。最后总算是完成了任务。
影片的剪接要到香港才能完成。送走了摄制团队,长胜精工又恢复了日常的工作。
沈丹青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公司以后的发展,思虑良久也不得门而入。他其实早就想开始种田了,但是没有人才。国家现在还是采取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真正的人才,还呆在国营企事业单位。
想发明产品,因为自己没有基础,总是受制于人。欧美国家的封锁还很严格,自己用,偷偷搞点回来倒不难,想要大量出货显然不现实。不过有些关键节点的发明,还是要搞。比如蓝光led。
沈丹青知道自己公司的短板,或者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的短板:材料、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光学、化学、特种玻璃等等,实在太多。他只有一步一步来。
中国现在最缺什么?绝对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人才。沈丹青从自家企业做的几件产品也看出来了。既然国内条件不允许,他打算自家培养。说真的,沈丹青在前世看过相关报导。电子科技人才和软件人才最能出成果的人群是高中生。而高中生中又以数学天才为最。因此他决定在全国高中学校内选拔数学天才,延请美国华侨此类方面的专家回国任教。(参考现成的例子美国华侨虞有澄)当然现在也没办正规学校的条件,国家不允许。他准备以企业内部陪训的名义开展
。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放心。
老板一声令下,公司立刻高效行动起来。先在公司内部挑选,然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挑选。
在金钱的作用下,长胜精工终于成立了第一所职业陪训学校:华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学校暂时只教电子科技、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这些是沈丹青现时最缺乏的。
硬件和软件必须同时进行。他心知,他必须走一条自立更新的路。
好事多磨,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一天下午,沈丹青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办公桌上的内部电话突然响起,沈丹青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拿起电话:“喂,我是沈丹青”电话中传来了小丫头甜美的声音:“总经理,杜四海部长有事汇报。”语气很公式,这是他们俩口子商量好的,在公司里要采用正式称谓。
沈丹青也公事公办的说:“让他进来吧!”杜四海推开门,看到沈丹青正站起来想走过来,就连忙说:“老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