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仪式与气势(1/2)
和平时期部队的情况还稍微好些,虽说荤腥很少,营养很差,不过至少还能够吃饱饭,但中日开战之后就不一样了。
大战时很多前线部队都不能保证一日三餐,士兵甚至很多时候十天半月都吃不上一顿饱饭,每天就只是靠一两个窝窝头来吊着命,在长期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士兵的身体自然是瘦弱的如同皮包骨一般。
韩超暗叹口气,收回思绪,说道。
“以前就不提了,至少以后,班长让你们顿顿吃饱饭!”
“好了好了,都别盯着锅了,一个个的口水都快流到地上了……”
“都拿出机枪和掷弹筒来,每人再去衣柜里或者床上撕上些大块的软布,我来教你们枪械原理和武器保养。”
……
韩超拿着自己那把三八式步枪,给他们讲解枪械原理和保养知识,然后又是射击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又大致讲解了一下小组进攻防御和机枪火力运用等等班组战术。
这群士兵所属的第98师,不是嫡系部队,装备和训练都很差。
这些地方杂牌部队以前打仗时很多时候都是从乡村中直接拉来青壮,发给枪和子弹后就送上战场,又哪里会有什么正规训练?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着较为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兵在开战之初损失太多太快,而仓促募集来的新兵,不仅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而且又严重的缺乏训练。
就算殷蒙这种当过几年兵也上过几次战场的老兵,他们的经验也大多来自于自己的总结,不全面也更不科学,所以在听到这些经过无数名将提炼总结出来的军校类经验和理论后,他们也才意识到自己那极大的缺陷之处。
所以他们都听的非常认真,多数士兵还边听边摆弄着手上的枪械或掷弹筒,几个年轻的士兵还在韩超说完一段后抢着问出不明白的地方。
韩超乐见如此,从他们眼中,他看到了他们那久违的希望。
在韩超毫不吝惜的教授和他们积极活跃的提问之下,士兵们学的非常快,虽说很多还没有完全理解,但大致上也都听了个明白,而且至少在理论上已基本熟悉了手中的各种武器。
除犹太人之外,东亚人种几乎是全球各种族中智商最高的,准确定义上的东亚地区大致也就中蒙日韩几个国家和地区,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人,则又是整个东亚地区智商最高的族群。
中国自从清朝开始落后于世界,并非由于种族智商或“民智未开”等所谓原因,而是源于制度。“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东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之久,其根源只是在于历史发展所导致的封建势力太过强大,近现代先进制度难以建立并保存下来而已。
班内官兵学的很快,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已经大致理解,缺乏的就只是实地训练以及实战了,韩超决定到此为止,等过两天回到后方再增加上实践训练他们也就完全掌握了。
……
在讲解的时候韩超还不时起身在锅中搅拌,此时看到饭菜已经煮熟,便吩咐各兵拿出每人的各两个饭盒排队上来盛饭。
倒入锅中的大米有二十余斤,再加上半锅水以及鱼肉猪肉青菜佐料之类,熬出来后足足有将近40多斤。韩超往锅中加的水不多,所以这锅米粥熬制的很浓,几近可以达到“插上筷子不倒,用布包住不散”的程度,他就是为了让手下的这些兵吃饱,而且经常吃不饱饭的他们最讨厌吃的就是水多饭少的稀饭。因为加了细盐酱油味增砂糖等佐料,更重要是还添加了鱼干猪油鱼肉牛肉这些荤腥肉食,所以一锅米饭整体充斥着酱色,而且油光闪亮,香味扑鼻。
韩超看了看这垂涎欲滴的十几个兵,暗叹这个时代的中国军人还真是苦,就这随便熬煮的连一顿家常便饭都算不上的饭食竟能让他们如此渴望,由此也更看出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国力的巨大差距,以及抗战最终能够赢得胜利是多么的艰难。
在韩超的命令下,众兵排成一列长队,不分军职高低,一律按排队的前后顺序上前领饭,这群淳朴的士兵不仅没人表现出不满反而在神色之中颇有些认同与赞扬的味道。
韩超将递过来的饭盒一一盛满米饭,又往他们的另一个饭盒里盛满另一口锅里的鱼汤,然后一一递还他们。
最后,韩超给自己盛了饭,众人这才坐下。
这群士兵虽然大多没什么文化,但都懂得军中礼数,而且心中更明白他们班长对他们很是不错,所以在接到饭盒回到位置后每人都只是端着饭盒眼巴巴的看着韩超,等着他先吃。
韩超看着这群质朴的士兵,心下感慨,本想说点什么,但最终也没说出来,只是摆摆手道。
“吃饭。”
就带头往嘴里扒饭。
也不知是饿的还是韩超的厨艺确实不错,不只这群士兵吃的满嘴满脸的油,就是机枪队与掷弹队的队长殷蒙和马跃,也是头低下去后就再也没抬起来过,只是一个劲的猛吃。虽说煮制米粥就是为了让他们先吃点稍软些的流食以适应过来,但韩超还是担心他们身体虚弱,一下吃这么快肠胃可能出问题,忙提醒着让他们吃慢些,先喝点鱼汤疏通一下肠胃。旁边一个锅里熬煮的是剔下了肉的鱼骨,又加了不少搜罗到的青菜和鸡蛋,间中还加入了细盐米醋生姜葱花等物,虽说食材仍旧比较简陋,但味道却是鲜美无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