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又见烟柱(1/2)
等了几天,觉得玉米棒子有点干燥了,这才小心的将棒子上的玉米粒一点点抠下来。刘宝干得很小心,生怕自己动作大了,把玉米粒给弄坏。最终,他得到了一小罐子的玉米粒,这可都是明年的种子。
一开始他想用塑料袋装的,可是总觉得塑料袋不透气,似乎对种子储存不好?可是编篮子的话,他手艺又没那么好,万一间隙大了,玉米粒漏出来怎么搞?
想了半天,刘宝还是决定用一只带盖子的陶罐来储存。既不怕漏了撒了,又不怕被什么小动物偷吃,还能透气。哦,得注意留神大黄小黄它们,虽说它们是吃肉的,但是保不齐打闹的时候又把罐子给打碎了,这种事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除了手机玉米粒之外,这些天刘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磨那些铁件上了。每天“滋啦滋啦”的就在磨刀石边度过,从天亮,到天黑。窝棚边上始终有个人影,蹲坐在那里,双手握着一个零件,往复枯燥的在磨刀石上重复同一个动作。有时候时间晚了,刘宝甚至能磨着磨着把自己磨睡着了。
但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段时间下来,刘宝还是有点成果的。
比如最先打磨的那个“凸”字型的安全带锁扣,刘宝已经成功的打磨出了三个出来,只剩一个没去动了。先是在石头上对锁扣进行粗磨,在长边磨出刃口的角度。然后换一块颗粒比较细的磨石,继续打磨刃口,感觉已经磨得差不多了,才进行精磨。
精磨就得去找天然水磨石了,要那种颗粒很细腻的,又有一定的坚硬度。磨石不难找,这种颗粒特别细腻的就难找了。刘宝也是花了点时间,才很幸运的发现了几块。
而且不是找到了磨石就能使用,还得先对磨石进行一下加工,至少要县弄出一个平面来才能对铁件进行打磨吧?不然石头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的,怎么用?
但是处理起来很麻烦,自然界里天然平面很难找,也不好弄,刘宝花了不少心思才处理好这几块精细磨石。这让他无比怀念自己在现代时候购买的那几块金刚石磨石、水石和阿肯色石。
处理好精细磨石之后,再很细心很慢的沾水打磨锁扣。到了这精磨的时候,就要磨一会儿,用拇指的指肚感受一下刀刃的飞边程度。这可不是粗磨那会儿了,只要低着头一个劲的用力磨就行的事情。精磨到最后,打磨两三下就要摸一回刃口的。
当然,是横向摸啊,不是顺着刃口的方向,不然那不是把自己给割个口子出来了?用手摸是为了确认刀口打磨的程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刘宝始终只信任自己的手感。有很多人只要将刀口朝上,眯着眼睛看看就能知道打磨的程度和锋利与否,可是刘宝始终没这本事。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去感知。
直到摸刃口的时候再也感觉不到阻力和飞边,那就差不多了。最后一道工序是鐾刀。所谓的鐾刀其实也很简单,或许大家也都见过。有时候在理发店里,理发师傅会将剃刀在一块专门的鐾刀布上来回拖两下,那就是鐾刀了。只不过有的鐾刀是用布,有的是用皮革罢了。
经过这些工序之后,一件成品就出现在刘宝的手中了。经过多重打磨和鐾刀,锁扣的刃口两边已经变得雪亮,光可鉴人。找不到一丝磨痕划迹。刘宝试着去割了割熏肉和鱼块,又去切削了几块木头,结果都相当令人满意,几乎感受不到切割的阻力,锋利异常,已经和他随身的两把刀具差不多了。
有了第一件成功的作品,刘宝信心大增,后面的事情照葫芦画瓢就是了。虽然效率低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最终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刘宝一鼓作气打磨出了三个锁扣。当然,后面两个他就没有鐾刀了,也没这个必要不是?反正打磨出来之后已经足够锋利了,切瓜砍菜不在话下。
一开始,他的想法是把锁扣磨成小切刀,仿照爱斯基摩人的那种小刀。捏在手上也比较方便,大不了加个木把手就是。
但是做完之后,把锁扣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刘宝意外的发现,似乎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小斧头?因为锁扣的造型,突出部分上是有孔的,可以固定在一个木棍上,将打磨好的刃口留在外面,可不就是一把小斧子的模样吗?
只是想了想,刘宝还是算了,体积太小了,安全带锁扣才多大啊?名副其实的“小”斧头,他觉得用处不是太大,不过有个备用选项也不错。
打磨完锁扣,刘宝又把目光盯在拆下的防撞杠上了。留了几个细管子,他的想法是一端保持不动,另一端用石头仔细敲打,最后弄成一个锋锐的尖头,这样整体就成了一个矛头。
但是问题也来了,虽然因为材质比较薄,所以好加工。但是同样道理,它们也容易变形。考虑半天,刘宝决定把它们做成投矛的矛头,然后在矛尖部位进行折叠,增加厚度,同时突出尖头。至于锋利就算了,又不是刀剑,投矛的杀伤力还是体现在尖锐和穿刺上,边缘锋不锋利的无所谓,只要矛头够尖锐就行。
接下来处理的是座椅底座的滑轨和轨条。这大约是最规整的两根钢条了。拿到它们的第一时间,刘宝的反应就是要磨成一把砍刀,直刀也行。
先把凹凸的表面砸平了,弄成大致平整的通直平面。然后就开始枯燥无味的打磨工序。只是因为能做成直刀,所以刘宝显得比较有干劲,做事动作也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