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逢(2/3)
英子嗫嚅着,她也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并不用沈宸回答,所以才很不好意思。沈宸诧异地看了英子一眼,光靠游击队,别说解放敌占区的村子,就是保住现有的地盘都非常吃力,他不明白英子为何会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
“这个,唉,这里百姓的生活真是没法过。”英子叹了口气,解释道:“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想着你主意多,或许有办法。”
沈宸挠了挠头,他并不全相信英子说的理由,但总得有个明确的交代吧!
赵铁陪着娘低声说着话,也听到了英子的问题,不由得留神,想听沈宸怎么说。
“要是说用武力解放,别说咱们了,就是主力部队也不敢轻易照量。”沈宸思索着说道:“力量不足,即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占领了一个或几个村子,等敌人调集兵力反攻,又会退出来。这样打来打去,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英子苦笑着点了点头。
“用强硬的军事手段肯定不行,但也不是说就一点办法也没有。”沈宸思索着说道:“比如敌占区边缘的村子,如果能下大力气准备筹划,还是有可能把敌人挤走的。”
英子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急着问道:“怎么挤?大梅姐,你快说说。”
“呵呵,你比我大,别老叫我姐。”沈宸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继续说道:“你可能也明白,敌人要维持据点,就得有足够的老百姓供他们驱使,供他们吃喝。反过来呢,要是周围村屯的百姓都跑光了,敌人的据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能长期维持下去吗?”
英子听得比较费劲,还是懂了些,她的眉头皱了起来,试探着问道:“大梅姐,你是说把敌占区村子的群众都迁走?这,这能行吗?”
“能行不能行,这是一个办法。”沈宸停顿了一下,说道:“困难是有,但可以一个个地解决。游击队可以慑服村里的伪政权,甚至可以安插咱们的干部;根据地也要准备接纳这些群众的物资住房。等条件成熟,出动人马,用地雷封锁住敌人据点,把老百姓呼啦一下全迁出来。村里没有了人,敌人据点失去了物资的来源,能挺到什么时候?”
赵铁看了沈宸一眼,这是个办法,但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准备齐全的。
特别是老百姓,虽然是短时间的,但他们愿意丢弃家园?有那种鬼子不走就不回家的坚定决心吗?
“如果老百姓宁肯受鬼子的杀戮和欺侮,也不愿意离开家,也不愿意丢弃那些坛坛罐罐,那就不必太操心了。”沈宸充满感慨地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可怜他们,但他们未必会体谅你的心思。就说跑反吧,我估摸着躲藏起来的老百姓时间一长就有很大怨言。肯定有闹着要回家的,把自己往鬼子刀头送,这些人哪——算了,不说了。”
英子抿紧了嘴巴,好半晌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陷入了沉默。
尽管困难重重,尽管要花费极大的力气,但沈宸所说的并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敷衍英子的胡说八道。
围困战。就是对敌人的据点和碉堡实行封锁,把敌人围困在据点和碉堡里,或者把附近村子的百姓全部迁走,使敌人没吃没喝、走投无路,最后将其挤跑、赶跑或歼灭。
而抗日战争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战例便是沁源围困战。
在这场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中,沁源抗日军民开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动,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隐匿到深山老林与敌周旋,使日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敌人占领沁源县城后,见不到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一切供应全靠外地。
一部分主力部队和游击队又密切配合,到处截击,袭击敌人的运输队,而民兵等地方武装则在城关和各个道口埋设地雷一万五千多颗,使敌人抢粮扑人的行动每每无功而返。
最后,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敌人无可奈何地退出了空城沁源。
如果简单描述沁源围困战,可能只需要寥寥数十字,但其中的艰辛却很少为外人所知。
要知道,沁源百姓在深山老林中艰难度日,还能抱着“不打跑鬼子不回家”的坚定决心,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精神和意志才是战胜敌人的最强大的武器。
而沈宸在英子的追问下,把围困战的大致想法说了出来,但他并没有对此抱太大的希望。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一个相当复杂,需要综合各方面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办法。
最使他没有信心的还是老百姓的心态,对此,沈宸没有多说,但意思已经对英子说得很清楚,也让赵铁听到了。
赵铁若有所思,知道有着种种困难,但也不失为一个法子。特别是在武力不足的情况下,能把敌人挤走,解放一个村子,那也是不小的成绩。
沈宸想起何小山的事情,便开口问道:“除掉何小山,还是我去吧!兴师动众的话,也容易暴露。”
赵铁虽然也有这个意思,但还是很谨慎小心,很为沈宸的安危考虑。
“别急,先搜集情报,摸准了时间和规律再行动。”赵铁沉吟着说道:“刚开始我没细琢磨,凭你的枪法,也没太当回事。可现在仔细想想,要干掉何小山,在狙击地点上就不能轻忽大意。”
沈宸知道鬼子正千方百计地要干掉他,狙击与反狙击将是以后的常态。因为他有着别人想不到的技能,才有信心主动请缨。
不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