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惊变(1/2)
“对了,不说这曲艺之事啊,本宫还想不起来。”皇后显得兴致勃勃,眸光流转,飘向周澈的面孔,“本宫记得澈儿,好像也精通音律。倘使没猜错的话,玉箫便是你最拿手的,对吧?”
周澈善箫,这是宫里人人皆知的。
十多年前,先皇尚在,彼时的皇上还是太子。先皇南下私访,在鄂北偶遇一童颜鹤发的耄耋老人,老人精通音律,山上为居,仙鹤为伴,常常玉笛在手,竹下弹琴,怡然自得,过着仙人般的日子。
先皇景仰老人,恳求他随驾入京。
老人入京后一直住在国子监的文轩阁,在文轩阁,终日被皇子皇孙围绕。念书之余,他便教那些孩子们乐理,周泽等几个皇孙,虽是顽童小儿,却没一个不曾受过老人的惠泽。
两年未及,老人逝世。
先皇大恸,竟连续三日未上朝,群臣莫不惊诧。
未过多时,先皇驾崩,太子即位。
而周澈,便是在此之后,以玉箫著称的。
太后似乎也想起了什么,道:“对,对,哀家也记得。澈儿箫吹得好,你要不说啊,哀家都忘了,许多年没听澈儿吹箫了。”
“这好说,”皇上笑笑,“母后若想听,何不让他吹一曲?”他看向周澈,“你可愿,为太后及众卿,吹箫一曲?”
周澈自然答应,可他身上并未带箫,皇上便命人去拿了一支。随后他起身,在满庭坐席之中长身玉立。
四周大臣低声议论,无不带着赞许目光——今日一宴,不仅听了闻名江南的千雪,还要听燕王世子箫声,自然兴奋。
“我记得多年前,世子爷还小,整日拿着箫呢,不离身……”
“是啊,当年我进宫议事,见众皇子玩闹,独他静坐一处,只顾玩弄那乐器……”
“咦,我怎么不知道,那后来为何不吹了?我是从没见过。”
“何事都要让你见了,那才奇呢。”
“你看李大人说话……”
底下一阵笑声。
皇上面色无异,唇角带笑,似要好好欣赏一番。太后的目光则一直在她那孙儿身上,从周澈起身至此,她的眉眼里尽是疼爱。
张鹭端起一盏酒,带着玩味望向周澈。
真是一出好戏啊。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这家伙的箫怎么样,他可要好好听听……
唯有崔承皓,此心意全不在此,目光如火般,一直灼灼盯着薛千。
薛千知道有人盯着自己,却一直垂着头,佯装不觉。
一曲箫声响起,悠远宁静,如泣如诉。箫声不同琴音,不同琵琶音,和笛子也不大相同,更多的是凄清、幽雅,如寒冬时节天上的冷月,如潇潇暮雨中飞过的寒鸦,何种曲子,似乎到了箫上,都会变得多几分哀婉。
而他这首曲子,从起调之初,便带了一腔悲伤之气。
乐曲如燕,绕梁不绝,乐曲如丝,缠进人心。
直吹得人心中哀痛,仿佛浑然不觉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变故之后,只剩落寞与哀伤。
元辰大典的日子,这曲子,着实不应景。
皇上的眉头不经意间拧了起来,眼中浮现一抹不耐烦。
可谁承想,这如泣如诉的曲子,却又不完全幽怨,到了伤心之处时,忽然急转浑雄激昂。从那一轮冷月变成了大漠的落日,从那一帘暮雨变成了寒鸦变成了战场上的号角。
如此诡谲多变,如此惊心动魄,如此牵动人的心肠……
若非亲耳听见,他们是不会相信,这是由一支乐器吹奏出来的。
太后和皇后听得连连点头,莫不赞许。群臣也皆连连称赞,抚须微笑。
张鹭放下酒樽后,不知想到了什么,目光一转,忽然从周澈身上,移到了角落那女子身上。
他原本想着,周澈吹得这样好,在座最懂曲子的那一人,对此会有如何反应。
可当他转过去时,却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
那女子,竟在哭泣。
……
她低垂着头,努力憋住眸中泪水,可那眼泪压根不听她使唤,从通红的眼眶中簌簌滚落,落在了轻纱的衣袖上。
衣袖下,是那双狠狠攥紧的玉手。
她攥得通红,手指关节发了白,可丝毫不觉疼痛。
泪水如玉珠,在她娇美的面颊上滚落,胸口一起一伏,压住了胸中而来的悲鸣。
不知怎的,张鹭看到这副景象,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便是赞叹:好一幅梨花带雨图啊,美人饮泣,独立成风。
可他面上并不显露,缓缓吐出一口气,收回了目光。
难道,是这女子看到有人比她曲艺更好,心中不甘,悲愤落泪?
那也未免太小心胸了。
也罢,女儿家的心思本就细如银针,他猜也猜不懂。想至此,便轻轻一叹,继续看听萧乐。
周澈的曲子,到了此刻,恰好结束。
他将玉箫递给旁边的公公,重新归座。
“好啊,好!燕王世子果然吹得好!”有大臣说道。
掌声轰然响起。
皇上轻轻一笑。
太后脸上满是欣慰,心满意足地收回了目光,“皇上觉得,澈儿的箫吹得如何?”
“自然是好。”
太后点头。
座下,薛千抬手拭泪,不敢抬头。
她怀抱着琵琶,琵琶在她手里轻微摇晃,似要掉在地上。
这一个动作,被崔承皓看进眼里,也被心细的皇后看进了眼里。
“千雪。”皇后叫道。
薛千敛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