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七章 用药(2/3)
个月。”甄氏手脚立时一片冰凉。
半月?
那这岂不是说夫君这次带病出征有去无回?
恐惧似一把尖刀笔直插进甄氏的心里,鲜血四溅。
她痛得说不出话来。
她捂着胸口望向景丹,目光里满是哀求。
景丹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清楚不过,但真被人点出来命不久矣,还是让他有那么一瞬间回不过神来。
死亡面前,谁也没法做到绝对的冷静。
他望向甄氏和儿子景尚,有心想安慰他们一句,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出人意料的是,一直沉默地跟着父母的景尚说话了:“可臣父一直有服药,怎会毫无半点作用呢?”
郭圣通深吸了口气,望向刘秀:“我先给栎阳侯把把脉吧。”
刘秀点头。
景丹只得把手伸了过来。
郭圣通把手搭上去。
她很谨慎仔细,足足号了一刻钟,心中有了定论才收回手。
“栎阳侯不必心急,我开个方子给你路上吃。
五六日内便能止住复发,十天后定能大好。”
景丹听得放他走,便松了口气。
说句掏心窝的话,他的命固然重要。
可若洛阳城危,便连他的夫人儿子都保不住了。
羽年取过笔墨纸砚铺在书案上,郭圣通一面写方子,一面把这病情详细地说一遍。
“疟者,阴阳之交争也。
暑蒸汗泄,浴于寒水,寒入汗孔,藏于肠胃之外,秋伤于风,则成疟病。
卫气离则病休,卫气集则病作。
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寒邪在经,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其浅在阳分,则昼与卫遇而日作,其深在阴分,则夜与卫遇而暮作。
邪中于头项者,卫气至头项而病。
邪中于腰脊者,卫气至腰脊而病。
其后客于脊背也,循脊而下,其气日低,故其作日晏。
其前行于脐腹也,循腹而上,其气日高,故其作日早。
其内薄于五脏,横连于募原也,道远而行迟,不能与卫气日遇,故间日乃作。
我不知道栎阳侯当日是如何发病,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着当初在军中耽误了治疗。
后面医治时医者难免会有些难以下手,所以也就导致了病情反复发作。
疟病以月一发者,当以十五日愈,甚者当月尽解。
如其不尽,便结为症瘕,必有疟母。”
她望向甄氏:“夫人日夜照顾栎阳侯,他腋下是不是有痞块?”
只把把脉就能知道的这般详细?
甄氏惊愕之余,当即连连点头。
便是景丹也瞪大了眼睛。
郭圣通垂眸书写,“这便是了。
她提笔写完药方递给赵昌海叫他赶紧去抓,“就在宫中制好了药带出去吧,也省得路上折腾了。”
她又教甄氏用针灸辅佐药用,“灸上星及大椎,至发时灸满百壮。
再灸风池二穴三壮、肾俞百壮。”
甄氏用心听着。
一时药取回后,便就在外间熬了起来。
景尚一贯孝顺,听闻父亲病情能好转起来比谁都高兴,也自然比谁都用心。
他趁父母和帝后说话间转到了外间去看。
羽年正在拿团扇守着熬药,见他出来点头叫了声景公子。
景尚知道这是皇后身边的得宠宫人,当即也还了一礼,“我可以看看药方吗?”
“喏——”羽年扬起下巴,示意他就放在书架上。
景尚自父亲病下后,心急如焚,可既帮不上忙,又替不得父亲受苦,便常自学医书。
几个月下来,粗略地也通了些医理。
可眼下拿着手里这药方,却实在是有些看不懂。
“……鳖甲十二分、半夏一分、柴胡六分、黄芩三分、人参一分、干姜三分、桂枝三分、阿胶三分、芍药五分、大黄三分、厚朴三分、葶苈一分、熬石苇三分、去毛瞿麦二分、赤硝十二分、桃仁四分、乌扇三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俟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用。
牡丹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可用。
柴胡性微寒,有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不错,
但若受邪热,因虚而致劳,不是当斟酌用之吗?
鳖甲虽滋阴清热、潜阳熄风,可虚而无热者是忌用的。
这怎么能行呢?
景尚望着手中娟秀的字迹,深吸了口气。
他相信皇后是真想治好他父亲的,他如果现下去提出疑问,皇后只怕要不快。
可他心中忐忑,怎能装作不知?
他一咬牙,到底还是转身进了殿内,对郭圣通提出了疑问。
他说的很是婉转,可饶是这样仍被父母连连狠瞪了几眼。
甄氏低声骂他道:“你这孩子,殿下只把脉便把你父亲的病情说的那么清楚,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刘秀见了,笑着止住,“孩子一片孝心,委实可贵。”
他招手让景尚近前来,“你父亲恐怕都不知道,朕当初求学于长安时生了肺痈,还是晚期。也是皇后将朕从鬼门关拖回来了,所以别看她年纪不大,但医书的确可靠。”
肺痈乃是热毒瘀结于肺后,肺叶生疮,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至晚期肉败血腐化脓,根本是没得救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