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教诲要双管齐下(1/2)
这关系到打靶成绩,大家都怕被解散,结果篮球赛打得异常精彩,争抢得相当激烈,几班人差点打出真火来,还是当裁判的张易和方明把他们分开。
两个始作俑者,一点都没有制造矛盾内疚,分开后,就放这些人,用更大的努力去争取胜利。
最后经过四场努力角逐,是三班垫底被解散,两个副班长一点都不客气,把三班里枪法最好的两人挑走了,自己班枪法最差的,送出去重组新三班。
只有四班的副班长请求不换人,却被方明拒绝,也只能执行。在艰难抉择下,还是很快就指定了一个学员换到三班去。
在对方的白眼中,他也只能苦笑了,又从新三班挑出一个枪法好的,加入四班,这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只恨自己不是冠军,无法第一个挑。
晚饭后,学员就解散了,美其名曰让他们放松一下,其实是留给他们激发矛盾的时间。
新三班学员是一肚子火,尤其是被换进来的三人,他们打篮球时,同样拼尽了全力,结果赢了比赛,却被原来班组遗弃了,送到这个少一人的死亡班组,除了几个人枪法出众,其他人其实都差不多,现在这个班好枪法都被挑走了,送来的都是枪法略差的,这还怎么打比赛,后天肯定要加料跑步。
他们三个是越想越生气,三班副班长还不好劝,是他们班打篮球垫底了,结果连累了这些人挨罚。
其他三个班级其实也不好过,一起辛苦努力的伙伴被抛弃,只是因为枪法差点,这搁谁身上也说不过去,可这就是规则,他们除了怨恨制定规则的方明,其他也说不出什么了,不过副班长也不能把枪法差的留下,这就是跟全班过不去了。
班长吃完晚饭就回宿舍打牌去了,学员怎么闹都不会管,他们本来就是要挑事,是矛盾制造者,怎么会来化解矛盾,就看这些学员怎么调节心态了,反正这帮人不会打架就行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张易上课,学生也很正常,不过班级后面,多了三个人来旁听,虽然是便装,但骨子里都透出军人的味道。那些学生看了一眼就不理了,这是来听张老师课程的,和他们无关。
张易对于有人旁听也无所谓,也没有去管,直接开始上课。
这节课是讲春秋,张易开篇就讲:“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王朝,因为地不过六百,诸侯纷纷割据称雄,只保留天下共主的名义,天下一片混战。”
这又是脱开书本自己随性讲了,因为这个班特殊,张易也没有像其他班级那样,讲一些社会矛盾和名人小传,而是铺开来简述,这虞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又逐渐吞并融合的过程。
这时候正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各国家应对这种情况,采取各种激烈的手段,随之涌现出不同的政治学派,谋士变成最高光的职业,其中佼佼者在政治舞台上纷纷崭露头角,他们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大道正理纷呈出现,阴谋诡计更是层出不穷,各流派争芳斗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大小一百四十多国家,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等级诸侯充斥其列,张易没有多说春秋霸主耳熟能详的事迹,而是列举了五十几个国家的失败经历。
他们有的目光短浅,有的不切实际,但更多的还是未能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把握住机会,或者错误的判断当前的形势,或者选错了对手,或者选错了盟友,有的是用错了人,有的是错失了机会,然后只能接受被消灭的命运。
其他八九十个国家,被消灭的稀里糊涂,连史书都只交代了来历,其他都一带而过,张易在课上也只能顺带提了一下。
对于精彩纷呈的春秋时期,一堂课显然很短,但是张易只抓住这些失败者的失国经历,互相前赴后继,却又交错纷杂,关联颇深,有的像一串葫芦一样,因为一件事被连根拔起。
张易的讲述就像一部长景电影,这些学员听着,就好像站在半空中,俯视着春秋时期的芸芸众生,观看他们的努力和挣扎。
等张易讲到:“乱战结束,天下只有二十来个国家,各国家都开始修生养息,更加精彩的战国,即将上演,这也标志着春秋结束。”
这堂课也就结束了,张易宣布下课,如梦初醒的学员才激动得鼓掌,那三个旁听生也起立鼓掌,他们第一次上张易的课,受到的震撼显然更大,如此讲春秋的,没有人见过。
这要看多少的书,才能对那么多国家都熟悉,如数家珍一样,把内容放到一起,采用全景式,往前推进着讲,没有足够的史学造诣,是无法讲出这堂课的。
而且张易讲这些内容,全部是离开书本的,说起诸侯、人名和事件,都是信手拈来,详略得当,却让他们明显感到‘春秋无义战’的内涵。
明显是受时间限制,张易才讲得这么快,而张易出发点也很清楚,就是点出这些诸侯国的失误之处,是专门给这些学员听的,因为那些错误,在这些学员以后生活工作中,很可能会重演。
所有这些,张易还是在禁戒这些学员:犯错误的内涵很广,除了主观,还有客观,应对不好,同样是犯错误。他们主政一方,可能只是官声不好,政绩不佳,换掉春秋时,同样错误,就是灭国灭家的危险。
学员下课后,都在思考,旁听生却开始呼朋引伴,二十分钟后,还是张易的课程,他们当然要让朋友也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