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治军(上)(1/2)
第二日一早,沈雀欢只穿了一件棉袍子便出了门。从长儒的院子向右拐两道,就上了三通城最繁华的一条大街,虽然空气里透着萧条和沉闷,却还是影响不了老百姓过日子。
店铺多数都开着张,小二穿梭在桌椅板凳之间。小贩吆喝声,孩童嬉戏玩闹声,除了众人望向他,警惕而冷漠的眼神,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异常。
沈雀欢心中忧虑更重,就算是渠延那样常年被战争所扰的镇子,百姓的眼神依然带着憧憬。她忽然意识到,这里的老百姓经历了十年匪患,五年天灾,在他们眼里,尖角寨是救世主,是将他们解救出水火中的英雄。而朝廷,在过去十年里剿匪数次毫无成效,那些如刘旌同一样的武官们,明征暗抢,所作所为与强盗土匪并无差别。
当身为土匪的救世主和身为官兵的强盗们碰撞到一起,便有了老百姓眼里的警惕。
沈雀欢站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晨阳如刀,寒冬冷心,她感觉黄沙粗砺的刮在脸颊上,戳进她的心里。
回到长儒的院子,穿着宝蓝色金丝云锦缎袍子的孟益,格格不入的站在院子中央,瞧见沈雀欢先是一愣,随后大咧咧的把她从头到脚的打量一番,最后“啧啧啧”的问她:“祁霖玉到底是看上了你男人的一面,还是女人的一面呐?”
沈雀欢嘴角斜出一抹警告的笑,孟益的脸色果然垮了下来。心里暗忖,娘的,我对祁霖玉打杵也就算了,对他的女人竟然也开始心虚了……
沈雀欢此时心中虽然隐着一团火,但轻重缓急还是拎得清的,长儒说的没错,当务之急是要安抚民心,重振军心。在这两样没有做好之前,她不会擅离职守,但这两样都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再没人能拦得住她。
沈雀欢稳了稳心神,坐去了院子里的青石凳上,招呼孟益过来坐,孟益盯着冒着寒气的冷石凳,犹豫了半晌,自己进屋里取了个棉褥子坐到了屁股底下。
沈雀欢目瞪口呆的望着这一场景,很是艰难的压下讽刺的话,直接展开正题道:“我需要请孟公子去衜州一趟,在当地请几位说书先生来。”
“说书先生?”孟益眼皮子微跳,“你想听书啊?”
沈雀欢目光清亮,表情温和,耐心的解释道:“以前在渠延,每每遇到战事,总会让军中善于说书之人到渠延城里摆摊说书,无非是一些老百姓爱听的侠肝义胆的大义故事,以此达到巩固民心的目的。”沈雀欢接过灵松端上来的茶壶,亲自给孟益斟了一杯茶,接着道:“三通城的城民被错误的领袖迷惑太久了,使用强硬手段容易矫枉过正,不如找几位擅长说大义故事的说书先生,先在老百姓心里形成一个模糊的印象,这和战前安民是一个道理。”
孟益虽没上过战场,但听沈雀欢这么说也觉得很有道理。当即正色起来:“好,我这就命人去衜州安排。”说完他竟立刻起身往外走。
沈雀欢没想到他温温儒雅的表象之下竟然是个急躁的性子,忙叫住他,“唉,我话还没说完……。”
孟益在院子里兜了个圈儿又绕回到桌前,也不觉得尴尬,笑着问:“还有什么?”
“我需要一种叫黄胆草的草药,是给马治口疮的,平常的中药铺未见的有,你派人去衜州的兽医铺子帮我寻一寻。”
孟益纳闷:“谁的马得口疮了?咱们朋来号千里马多得是……”那口气和甫占说这句话时如出一辙。
沈雀欢想扶额,祁霖玉身边这些人好像全都没有“财不外露”的觉悟。
沈雀欢多了不说,只道:“你买回来就是,我着急用。”
孟益亦不是深究的性格,知道她再没别的事,便去吩咐手下了。离开的时候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好生奇怪,我怎么越活越像个小厮了?
曹东亭和甫占自大营归来,来到长儒院子里时,瞧见沈雀欢正围着炉子上的一锅炖鱼吃馒头。走近一看锅中浮顶满满的都是辣椒油。长儒坐在她对面,一手捧书一手端茶,悠闲自得云淡风轻。
“吃了吗?”沈雀欢屈起一边的膝盖踩在凳子上,说话的时候馒头塞了一嘴,瓮声瓮气的。
曹东亭觉得祁霖玉错过这样的场景真是人生一大憾事。他摇了摇头,坐去了长儒旁边。
甫占却被勾起了食欲,他也不客气,自己舀了一碗鱼汤,笑着说起沈雀欢交代孟益的那件事:“衜州那些说书先生孟公子都不满意,他决定自己亲自上阵,明天就到正街那棵歪脖子树底下支摊儿去。”说着,甫占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摸出一小包药草,“给,你要的什么胆草。”
并没问是用来干什么。
沈雀欢头也没抬,一碗辣鱼汤三两下入了肚子,才说了句“谢了啊。”
曹东亭看她一只脚踩在凳子上,嘴唇边上都是油烘烘的辣渍,那做派,没在兵痞子中间混上个七年八年,绝对做不出那味道。
这难道就是“现原形”吗?
他有点想笑,但心里到底还存着担忧,笑到嘴边又隐了回去,就此话题问道:“仅凭一个说书人就能安抚住百姓吗?这未免有点太儿戏了吧?”
“当然不止。”沈雀欢洗了把脸,从屋里走出来,问他:“咱们这次带了多少自己人?”
曹东亭:“二百。”
沈雀欢皱眉,再次确认道:“我的意思是,堇王和王爷的人加到一起。”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她称呼靖安王也和长儒一样,只叫“王爷”,这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