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半自动控制(1/2)
希瑞克元的脑子里,从来都不缺乏性想法的,而且,他的每一个想法都是最佳的,最容易变成现实。
如果听了希瑞克元的想法,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希瑞克元提出来的,都是利用现有技术就能解决的,就是那么一个好点子,正是自己在研究中,费劲脑汁梦寐以求,却始终找不到的。
听到了希瑞克说有新的想法,在场的人都竖起了耳朵,至于卡莱默博士,更是直接就拿出了小本子,打算迅地把希瑞克元的想法记下来。
“使用操作杆,这只是我们的第一代导弹的作战方式,第二代导弹,要必须能半自动控制,也就是说,射手的任务,就是瞄准目标,然后导弹就会按照射手指定的目标飞过去,导弹飞行的调整,完全是自动的。”
希瑞克提出来的这个目标,当然是所有技术人员都希望的。
后世的历史也是如此,德国在二战结束前完成了小红帽反坦克导弹的研,而到了战后,出于对苏联的滚滚的装甲洪流的害怕,欧洲各国都开始投入到反坦克导弹的研究中。
英国的“警惕”、瑞士/西德的“眼镜蛇”、瑞典的“班塔姆”等等,其中,法国人研究的/11是列装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
可以说,这第一代的导弹算是成功了,让步兵可以远距离地干掉敌人的坦克,但是,美国却放弃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只是采购了一大批法国/ss11导弹作为测试样品。
这样,让作为民主国家的很多人都不高兴了,当时就有不少议员指责6军“草率”的放弃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面对这种质疑,军方的解决方法是邀请几个叫的最欢的“刺头议员”现场观摩ss11射,凡是观摩过导弹试验的人对导弹的印象会瞬间颠覆大倒胃口。
这东西,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与其说是导弹不如说是大号航模。操作手利用手摇杆来控制瞄准框使之锁定目标,向导弹传输数据控制弹道,最终命中目标。这就是后世的人为控制无人机撞击目标的方式。
在这几十秒内,射手必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导弹就会脱离控制,因为高度很低,所以很容易掉落在地面上,同时,导弹射时的烟雾与火焰会暴露射手的目标,还会影响射手的观察。
实际飞行中,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是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想要击中目标,全靠运气啊!
所以美国人对这个根本就不理睬,直接就跳过去搞半主动的了。
在二战的这种技术条件下,采用操作杆控制那是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的,这也是希瑞克同意第一代的导弹进入部队服役的原因。
但是这只能是个铺垫,最合适的方案,是搞出半自动的来!
半自动的意思就是在射的过程中,射手依旧还得瞄准目标,一直到导弹命中,而全自动的,那就射后不用管了,打出导弹去,人员就可以撤退。
现在希瑞克提出了半自动控制,如果能这样的话,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只不过,这可能吗?
在所有人的眼睛里,这都是异想天开,只要瞄准目标,导弹就能按照自己的瞄准飞行,一切都由内部的设备自己来调整?
就连卡莱默博士,也只敢在做梦的时候想想。
但是现在,希瑞克却提出来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既然提出来了,那就一定有更具体的思路。
“大家想,对导弹来说,想要击中目标,那得怎么调整啊?”希瑞克提问道。
卡莱默当然最有言权,他立刻说道:“当然是调整角度,让导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航线上。”
射击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瞄准镜、导弹和坦克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这和打枪时,用缺口、准星与靶心三点成一线瞄准的道理是一样的,即重合在瞄准线上。
如果导弹偏离了瞄准线,射手就操纵控制器上的手柄,让导弹转变角度,回到瞄准线上。
“对,就是调整角度。”希瑞克说道:“我们在导弹尾部,增加一个红外线射装置,在我们的控制台上,多一个接收设备,共同组成一个红外测角仪,这样就可以在导弹飞行的过程中,自动测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
半自动的导弹,最关键的就是红外测角仪,随着德国电子技术的展,已经可以大量地生产晶体管,性能特别稳定,这样,新的自动控制电路,那也是能完成的。
对设计师来说,很多时候就是差一个点拨而已,而希瑞克的点拨,绝对是恰到好处。
卡莱默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枚飞行的导弹,导弹的尾部有一束小小的红外线射装置,在自己的接收系统里,就能清楚地测量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来。
然后,再利用电路,把这个偏离的角度换成操作指令,传给前面的导弹,让导弹控制舵面转向,最终飞向目标!
其实就是相当于把人工控制操作杆,转变成为了自动控制,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训练射手的操作了,只要会使用就行。
系统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使用者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在其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希望大家克服困难,早日实现这种半自动控制的导弹。”希瑞克最后说道。
“是,希瑞克元,我们是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不善言辞的卡莱默居然也说出这么多话来,让兰格韦勒博士都好奇了。
“希瑞克元,您说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