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改变命运的开始(1/2)
老人叫周康立,很多人都叫他周老,是江城工业大学的教授,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还是被聘继续开设课程。
周老每天早上都来这里锻炼,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附近很少有人不认识他的,也很少有人早上会来这里锻炼,大家都知道这是周老锻炼的地方。
周老端着茶水走过来之后,就看到有个人在锻炼,好像是在学习太极拳,但完全是个初学者,动作一点都不标准,还放着手机,似乎是在跟着学习。
这本来也没什么,令周老惊讶的是,这个初学者每个动作似乎都有一定的韵律,和普通人的太极拳有些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他不能完全清楚,可却觉得很有意思。
老人不由得走近了,“小伙子!你才刚学太极吧?”
沈洋吓了一跳,他刚才沉浸在太极的动作里,并没有注意周围,这才看到旁边的老人,一头白发,双眼有神,笑起来有些慈眉善目,给人很大好感。
“噢,您好,我才刚练。”沈洋说着不好意思的关掉手机视频。
“我看也是,不过你的底子很好。”周老笑道,“我姓周,叫我周爷爷吧。我已经70多了,你叫声爷爷也不亏得慌。”
“那行,我就叫您周爷爷了。”
“你每天早上都来这锻炼吗?”周老问道。
“就今天!最近没什么事,就想起来锻炼一下。”沈洋如实说道,“您天天来?多锻炼身体健康,能长寿。”
周爷爷一笑,“长寿不长寿的就不想了,你喜欢太极吗?”
沈洋肯定的点头,“我正准备好好学学。”
“那我来教你吧。”周爷爷说着摆起了动作,“我练太极有三十多年了,不能说达到大成,但大体上的动作都很熟练了。”
“您太谦虚了。”
沈洋说着不由得高看对方一眼,练习太极三十多年……不管什么事情,连续坚持三十年,都是相当可贵的,练习三十年,肯定不仅仅是动作熟练,估计都能练到精髓了。
“你就跟着我的动作学,我打慢一点。”周爷爷说道。
“那我就拜您为师了!”
沈洋笑说着,也跟着摆起了动作,他本来就想学太极,有个非常熟练的老人教,比看手机视频可强太多了。
一个早上的时间,沈洋学了不少动作。
在运动方面,沈洋的学习能力并不强,元力似乎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智慧,但周老却非常有耐心,没有因为沈洋学习慢,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接下来的几天,沈洋都来这里锻炼。
周老每天都指导沈洋,沈洋干脆认了周老当师傅,见面就笑嘻嘻的喊上一句--“老师”。
每次周老只是微微一笑,两人也变得很熟悉了。
五天后,沈洋早上锻炼结束,就准备在街上转转,看到一家书报亭,他就走了过去。
“有《中华医学杂志》吗?”
小摊老板找了找,拿出一本递给了沈洋,“小伙子,你学医的啊?这本杂志,我每次都只取几本,基本没什么人买。”
“是啊。”
沈洋一笑,付钱后就翻起了杂志,在第12页中,他找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关于人体肌肉恢复与协调运动》!
这是他写的论文。
现有的运动科学理论中,人体肌肉恢复与协调运动,完全说不上有什么关系,沈洋则在文章中,阐述了肌肉协调运动和人体肌肉快速恢复之间的关系。
要是一个运动科学专业人士,看到这篇文章标题,肯定就会嗤之以鼻。
在大众的观点里,两者根本不存在关系。
可沈洋却举出很多例证,并从肌肉运动以及基因角度,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并在文章最后指出:“合理的肌肉协调运动,有助于帮助人体损伤肌肉快速恢复……”
这个理论非常新颖,具体能否有效果,还是要看实验数据,但任何科学都是从理论开始的,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所以沈洋非常有把握这篇论文,能够进入《中华医学杂志》发表,果然前两天就有了杂志社发来的通知,同时还附带400元的稿费。
稿费没多大意义,关键是发表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是作为中国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会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历史已经有90年,始终坚持以服务广大会员和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事业发展为宗旨,在国内很有影响力,也是中国国内科研领域的一级杂志。
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论著类文章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各专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的中华医学杂志,论著类文章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受国家和省部级资金资助,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受国家级资金资助。
中国的很多创新性医学研究成果,都是首先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例如,中国医生陈中伟等完成的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的报告,就发表于1963年10月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
这就是《中华医学杂志》的影响力。
在科研的体系中,能发表文章到‘一级杂志’,是科研部门人员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评估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杂志》的影响力来说,沈洋能把文章发表到杂志上,就代表了《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认可了他的理论观点,接下来即便是筹集资金来进行针对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