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悬殊的兵力差距(1/2)
所谓探子,其实就是侦察兵。这看似轻松的兵种,实际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一支部队的战力高低。
所有的探子,不仅是清一色的老卒,而且还必须是文武兼备。
说起文的方面,并不是简简单单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更多的时候需要破解对方的情报。
除了一些信件之外,几乎所有的情报都会用暗号来代替,这要求探子除了有过人的头脑和反应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
而武的方面则更不用说了,在交战双方真正在战场上碰面之前,往往双方的探子之间已经交过几次手了。
如果说两军对垒的沙场之上是人间地狱,那探子之间的战场则是真正的炼狱。
两者的区别在于,即使是最为惨烈的战役,败的一方也总有人能够侥幸生还。而探子之间一旦相遇,输的人只有一个下场,死。
这好像是探子之间无言的默契,只有一方死亡,另一方才会离开。在他们的眼中,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两败俱伤,双双毙命倒是经常看到的结果。
这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拼的就是谁能活着将情报送回去,而死的那一方,除了丢掉自己的性命之外,也会因为丢失情报,让己方在战场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所以虽然大军交战之时,除了特殊情况之外,这些探子都不用亲临战场,但实际上他们的厮杀,早在这之前就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除此之外,还有评价一个探子能力高低的最重要标准,那就是他能掌控的侦查范围有多大。
两军交战,除了沙场交锋的时刻,其余的时间里,双方的士兵几乎都处在以逸待劳的状态。
而唯有双方的探子,则无时无刻不在忙碌奔波着。
一支队伍在行进之中,最少需要保证十里之内所有的风吹草动都必须第一时间告之主将,如果是一支正在行进中的部队,这个范围则至少要在二十里以上。
这些只是对一般探子的基本要求,好一点的探子,侦查范围都在三十里左右,顶尖的探子甚至能达到五十里。
眼前这名探子既然能探得三十里外的曹军动向,说明他几乎可以被称为顶尖探子了。从他脸上那焦虑的神情来看,刘赫便知道这股曹军肯定是来势凶猛。
“敌军有多少灶?”韩义平静的问道。
对于韩义的这种奇怪的问法,已经在军中混迹多日的刘赫并不意外。
探子查探敌营的时候,除了敌军的动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对方到底有多少兵力。
行军时造饭,十人为一灶,数清敌方起了多少灶,也就等于知道了对方的兵力。
虽然这种方法会有一些小小的误差,可若是一个一个数人头的话,恐怕还没有数清楚,自己这方的大本营早就被对方连锅端了。
况且人是活的,灶却是死的,数清地上的灶远比数清楚人头要快的多。所以一般情况下,探子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敌方的兵力,而说灶不说人,也是他们常年以来形成的习惯。
多年来率军抵抗官兵的韩义,自然知晓其中的门道。
“清晨时大约三千灶,”探子犹豫了一下,“等我离开时至少已经有五千灶了。”
韩义眉头一皱,“看来敌军正在集结,而且还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抵达。”
刘赫暗自算了一下,不禁脱口而出,“敌军有五万人?”
刘赫知道曹操会派大军追杀,可没想到自己这边区区几千人的兵力,曹操却派了五万大军前来。
韩义苦笑着摇了摇头,“先生这次说错了,不是五万人,至少是八万。”
刘赫大惊,“八万?十人一灶,五千灶不是五万人么?怎么会平白无故又多了三万?”
韩义一挥手,命那探子再去打探,接着对刘赫说道:“这笔帐不是这么算的,十人一灶虽是军中常理,但对于正在集结的部队来说却并不适用。清晨只有三千灶,确实是三万人,可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时辰,而探子离开的时候,又加了两千灶,说明第二批抵达的部队是五万人,因为第一批的三万人已经吃完了,而他们用过的灶已经是用了两回。”
刘赫恍然大悟,“也就是说,即使灶不再增加了,也不能保证敌军除了这八万人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兵力。”
韩义点点头,“正是如此,所以我说至少有八万人,而且只多不少,具体的人数,只能等探子再去打探,或者咱们在战场上自己去看了。以我的估计,会在十万人左右。”
刘赫听完眉头紧皱,韩义的话他自然深信不疑。
敌方有十万大军,而自己只有不到一万人,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如果正面应敌无异于以卵击石。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字,跑。
可一旦加速行军,就等于要抛下身后的那些百姓,这可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刘赫只好再次求助于韩义,可韩义却自此闭口不言。
刘赫顿时心领神会,看来韩义是有些不能当着外人讲的话要说。刘赫随即跳下马车,突然回头望去,这两位夫人也算外人吗?
不过这个时候,刘赫也无暇再去顾及两位妇人的感受了。他翻身上马,对身边几人使了个眼色,天机营几人瞬间扩大了圈子,将其他无关人等都挡在了刘赫和韩义之外。
“时间紧迫,咱们都是自己人,也别绕圈子了。我只想知道,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加快行军的速度,摆脱曹军。”刘赫开门见山的问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