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编户齐民(1/2)
(感谢书友陌陌的看着我、無訫嗳仩祢的推荐和在书评区给出的建议。)
韩非去世已经两年,两年来由于攻赵失利,以及韩非去世前留下的《初见秦》,嬴政重新考虑了统一天下的策略,把秦国把进攻的重点重新转向韩国和魏国。
韩王连续的向秦王请求称臣,都没有得到嬴政的回应,秦国只是一味的加强对韩国的攻势,韩国上下如今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过日子,就等着哪一日王翦或则杨端和带兵打到新郑了。
昔日与秦国争夺大河左右土地的魏国现如今也变得小心翼翼,在秦国派兵轻而易举接收了韩国的南阳之后,魏国主动割让领土给了秦国,秦国在此处新建了丽县。
由于占领的土地越来越过多,人口也有所增加,李斯、姚贾等人建议统计全国尤其是新占领的地区上的人口情况,以便征发徭役,补充兵员。嬴政对这项建议很是满意,要求朝臣在大朝会上迅速的通过。
李斯等人的建议,主要是为了统计秦国男子的年龄,以方便抽丁入伍。这种政策的执行需要有能力且数量可观的的基层官员,在秦国以前还从没有人能执行过。这不仅是因为在此之前,各国都以分封为主,社会底层是由最底层的奴隶主管理,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供国家调用的基层官员;况且,农民奴隶都是奴隶主的私有产物,国君想要知道臣下的私人财产情况,是违背礼法和道义的。另外之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够,整个中国人口不多,遮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统计数据并无必要,而如今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前夕,作为她的前身的秦国,要开一个建立户籍制度的先河。
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废分封、行郡县,人民都直接属于国君,不再是封臣所有;同时,郡县制度下也培养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基层官吏;而随着秦国的变革,尤其是墨者在技术革新中的作用,铁制兵器的使用,可以让秦国攻占更多的领土,而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同样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商鞅变法中强制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家的制度,使得秦国人口增加的同时,户口也变得越来越多。秦国新占领的土地变多,人口、户口增长,可以说到此时既有了执行这种政策的可能,也有了执行这种政策的必要。扶苏在大朝会上听到此事,却是心下一动。扶苏的存在,会让这一个最原始的户籍制度大放异彩。
他看到李斯、姚贾和嬴政作为即将执行这种政策的先行者的局限性。从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到现在即将建立封建大一统王朝,男人作为统治者的时间已经太久,久到李斯等人这一次的统计对象,只局限在男人身上;长期以来人口流动性的不足,让这次统计的内容只是男子年龄。
而从旧时空而来的扶苏,不说已经见识过二代身份证连指纹信息都要采集,就是平常看个古装影视剧,时不时也会蹦出一个词叫做“路条”,据他不完全了解,路条至少也得记上籍贯和相貌特征吧,怎么也比李斯他们现在的统计信息要详细的多,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也更大。
扶苏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契机,完善了这一条建议,未必会让嬴政等人觉得扶苏的政治素养有多么高明,但至少会让他们觉得扶苏在处理具体而微的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是远超常人的高明想法。也许这会成为他执行两年前制定的开始经营自己的实力的一个良好开端。
因此,当扶苏明白了嬴政躺朝堂上的众人讨论的是什么之后,脑子里默想一会儿,就有了注意,他决定这次要直接对嬴政说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都要问过李斯和魏缭,才会像嬴政进言。
“父王,儿臣对此事有些想法,还望父王准许儿臣发言。”扶苏已经不像以前一样自称“孩儿”,改称“儿臣”,不仅仅是因为扶苏要配合嬴政越来越强盛的独尊yù_wàng,也是扶苏想要在朝臣之中营造自己已经长大,可以为“臣”的氛围。
听到扶苏出声,嬴政和李斯等人都很异常,自从两年前的刺杀和韩非死亡之后,扶苏在朝堂上和民间都变得相当低调,如果不是知道扶苏对工坊一如既往的热心,他们差点以为扶苏受到了太大的刺激,有点消沉了。
这两年来,扶苏在朝堂上从无建树,对学问甚至也显得不那么热心,李斯心中都有些隐隐失望了。这次突然要在朝堂之上当着这么多大臣,要对政事发表看法,李斯心中除了有点期待,还有点担心。
“讲来。”
“廷尉等诸位大人的建议,想前人之所未想,对秦国大有助益,儿臣受此启发,有几点想法,或许会有助益。”
“儿臣认为,既然要开历代之先河,动用全国官吏统计男子年龄,不如将事情做的更完善一些。纸张的便利,让它已经在天下流传,尤其是秦国,无论官府文书,还是民间用度,都已经离不开纸张;纸张既然有这样的便利,在统计的时候,多记载几项内容,想来所费功夫不多。”
“儿臣认为,除了应当记载男子年龄之外,如有可能还应记载此人的籍贯、住址、工作、相貌、财产等内容。增加这些统计的内容,不仅可以完成李师等人按年龄征伐兵卒的需求,还可以为郡县尉所维持治安,纠察不法提供便利。即使有行商往来郡县,亦可发给副本,作为往来凭证。”
“仓促之间,儿臣也只能想到这么多,还希望能对各位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