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 道士九品(1/2)
大梁元庆元年九月十一,凌晨。
姜玄盘腿坐在床上,微光透过石屋旁的窗户照了进来。姜玄头顶上方,中心为深红色的气运之柱摇曳着,他身体中的天地灵气正在一点点转变为白色的法力,而后汇聚到丹田之中。
时间流逝,法力积少成多。
旭日东升,阳光慢慢照在了姜玄的身上。
“气运内运带有丝丝缥缈之韵,灵魂凝实,可以用神念内视丹田。”
“法士之境!”
在阳光即将照射到姜玄眼眶的瞬间,他睁开了眼睛。
“算是跨入了道士之境。”
姜玄眼眸中带着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光芒,脸上也带着笑容。
“生火之术!”
姜玄嘴里默念着周围,随着他心念转动,姜玄丹田中的法力漩涡也飞速运动了起来,一团小拇指大小的火苗凭空出现在了他的右手食指上方。
火苗有着与寻常火焰一样的温度,足以点燃草木。
周文皇以士取才,将武士分九品:九品壮士、八品良士、七品锐士、六品勇士、五品虎士、四品猛士。
三品及以上者为武道宗师。
儒士也分为九品:九品秀士、八品游士、七品智士、六品察士、五品弘士、四品贤士。
三品及以上者为大儒。
道士同样分为九品:九品法士、八品方士、七品通士、六品正士、五品居士、四品高士。
三品及以上者为真人。
其中修为达造到筑法境者为法士,达策术境者为方士,达出窍境者我通士,达凝神境者为正士,达夜游境者为居士,达化阳境者为高士。
所谓筑法,即凝筑法力。
法力可化为气旋,使其自行运转,生生不息即达到了筑法境圆满,同时也跨入了策术境的门槛。
所谓策术,即策用法术。
道士的修为并不只取决于法力,更取决于灵魂。
筑法境的法士虽然有法力,但法小力微,灵魂也不够强大,对法力的控制不够精细准确,只能通过绘制符箓,或者用类似的方式将法力注入外在物质之中,并用符文固定下来,而后通过引发符箓来使用法术。
策术则不然,策术法力雄浑,灵魂强大,拥有不借助符箓等媒介也能够使用道家法术的能力。
姜玄虽然只是法士,不过的灵魂却并不比普通策士弱多少,而且他拥有桑姑道人使用法术的记忆,他如今倒是可以使用一些法力消耗极少的弱小法术。
“八品内运就有此等辅助效果。”
“这就是天下道人无不渴望得到朝廷的册封,希望借助朝廷的气运修炼的原因了。”
姜玄心中思量着。
文、武、道三家中,道家是最讲究顿悟的一脉,但即使讲究顿悟,必要的积累依然不可缺少。
姜玄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半夜的时间里修炼出法力,除了吞噬融合了桑姑道人的魂体,灵魂本就比常人强健,以及他拥有桑姑道人的记忆作为修炼指引外,最重要的就是拥有朝廷气运的加持。
得到自朝廷的正八品内运的支持,而且气运连绵不绝,抽取再多也不会消耗自身气运,始终保持气运不降,这是绝大多数的修士可望而不可得的事。
向武帝建言“独尊儒术”的一代大儒董仲儒曾言。
道佛非显学,不应用于治世。
道佛入家则家破!入国则国灭!入族则族灭!
当罢黜!
在普通庶人以及来自寒门的士人看来,董仲儒是不喜佛道两家的教义,认为其确实不能用于治国,又或是为了让儒家成为帝王御用显学,所以才攻讦道佛两家。
但其实并不全然如此。
在佛道两家的修士中,除了少部分专修武道,用于护道护教的武僧与护法之外,大多数的道佛两派的修士高手都是以修炼魂魄与法力的。
修道大耗气运,在家修炼则抽取家中气运,在国中修炼则抽取国之气运。
是故欲要修道,必先出家。
若是朝廷中的官员都来自道佛两家,气运被源源不断抽取用于修炼,就算是处于盛世中的皇朝也难以支撑。
自从汉武之后,除了位于王朝末世的昏君,五代十国时期的许些邦国以及崛起于草莽,最终死于非命的潜龙外,少有帝王会让僧人和道士在麾下朝廷中任职,让其兼享来自朝廷的内运与外运。
最多册封其为护法真人或是护法道士,让有位无职,让朝廷的气运加持于内运之中。
因为内运比外运更难抽取。
可即使如此,历朝历代对册封护法真人等业位都是慎之又慎,绝不轻授,王朝甚至宁愿封神明来监察天下也不愿意大规模的启用道人为士。
在大梁以及数百年后的大乾,除了咒禁司中的官吏来自道门外,朝廷中无人是修道之士,天下神明以及咒禁司也有检查百官以及在朝廷中取得功名的儒士辨别其是否为修道之士的职责。
若是官员儒士被检测出是修为达到了法士及以上境界修士,轻则革去官职功名,重则抄家灭族。
不过姜玄并没有太过担心。
首先,修士拥有废除自身法力之能,若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境地,姜玄自然可以断尾求生。
其次,秦皇之后,文道不显。
大秦始皇帝之前,百家争鸣,各派皆有大儒之上的圣人出世。但自秦皇之后,帝皇之道极盛,文、武、道、神、鬼、妖诸道都受到了压制。
文武不出圣,道家不出仙,佛家不出佛,鬼神不出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