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 72 章(1/2)
话音落,连沈幕都为韩离捏了把汗。
这个问题着实难答。韩离如果答紧张,那便显得他底气不足,如此对自己都没有自信的人,又凭什么去拿到那珍贵的盐引呢?可若他答不紧张,那便又像他没有把宋衍放在眼里,如此是为不敬。
韩离想了想,道:“韩离来时只准备了为大人效劳的诚意,并未准备紧张。大人如今既问我要,韩离也只得仓促奉上。准备不足到底是失了礼,还请大人莫怪。”
宋衍原是微垂着头,玩转着他的墨玉戒指,听了韩离这番话后,略抬了抬眼皮,沉淀了三十载大起大落人生的眸子显得很是深邃,幽光轻飘飘落在韩离身上。他没想到,这个人竟会出乎他的意料。
沈幕听了很明显地舒了口气,生怕韩离表现不佳连累了他们沈家,更怕宋衍就此对他们的能力盖棺定论,让他们错失分羹的机会,还好,这韩离脑子果然够快。
“只有嘴吗?”宋衍问。
“回大人,还有大人不要的眼耳口鼻,以及大人想要的……想象。”
两个聪明人对话,沈幕这样脑子慢半拍的人是听不懂的。他只知道两个人似乎在进行一种无形的较量,在聪明沉着而几乎人人畏惧的宋衍面前,韩离丝毫没有落了下风。
仿佛针尖对麦芒。
宋衍面上还是没有表情,深刻的轮廓不辨悲喜,换了个靠姿才慢条斯理道:“你说对了两个字。”
想象。
不敢想象的政客不是个好政客,不敢想象的商人也绝非好商人。
“一千两银子,一个月后变成五千两,买家是寻常百姓,且只能卖猴子,你怎么做?”
这个考题出的实在刁钻,时间给的少,收益定得高,便是顾客群体也限定为购买力最低之人,最难之处还在于货品——猴子。它不是粮食,不是衣裳,不是盐,不是茶,不是任何百姓们需要的东西,只是看起来既不顺从又淘气的猴子,如此的货品与顾客群是错配的,没有几个人会愿意买一只毫无用处的猴子。
沈幕一听,心中暗道了一句不妙。他素知宋衍身为内阁学士,自然是聪明绝顶之人,用人标准必不会低,但不知他是这般挑剔,面对如此气势逼人的他,还能答上这样问题的,这世上能有几人?
韩离想了想,答:“那韩离便姑且一试。前十日,以二两一只收猴子,猴子无用且可换钱,百姓们势必都到林中捕猴,如此,用四百两能收二百只猴。人人捕猴,猴子势必变少,第十一日开始,我再以三两一只收,只六百两银子,又能收三百只猴。一千两银子尽数花出去,我手里便可有五百只猴。再十日后,猴子愈发少,我便再把收价提到二十两一只,人们尝到了甜头,势必会再四处存猴来卖我。我只需派出个亲信,说是手中有猴,只把五百只猴按十两一只作势要卖,他们便会把猴子又再买回去,以期能够卖给我。如此,五百只猴便可换了五千两。”
做生意的门道千千万万,究其根本也不过是诛心与低买高卖两招,万变不离其宗。
韩离自然是深谙此道,早已将这些技巧运用得融会贯通。既是手段,便无所谓高尚卑劣,于商人而言,能换了钱财的,就是好本事好能耐。
在这一点上,宋衍的想法与韩离是一致的。
听完韩离的细说,他半晌沉默不语。
沈幕早已在心中重重为韩离击了几下掌,他虽未曾从商,对经商之事是个纯粹的门外汉,但韩离说的话还是很容易就能让人明白——凡事不过诛心二字。
他父亲是个深谋远虑的人,但这次还是很快就将韩离视作入幕之宾,他还曾怀疑此举是不是太过草率,原来父亲识人的眼光到底还是准的。
如此能人,想必便是连身为皇帝智囊的宋衍也不敢小觑吧?
看来他们沈家这一步棋,是走对了。
“陕西、山东、河南三地的盐引给你。一个月,我看结果。”宋衍终于开口,还从几上抓了枚令牌丟下,“办完了来见我。”
韩离俯身拾起了令牌,从容回道:“好的,大人。”
今日的博弈,其实早在他来金陵前,便已预料到了。宋衍为人成熟内敛,谨慎细腻,性格有些令人琢磨不透,甚至是有些怪。这么一个人,能得到皇帝全身心的信任,掌握着大权,自然不能以寻常人的心思去揣测他。
买卖之所能成,无非是因为供需互相对上了。那宋衍这样的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韩离识得沈家前,虽不知其有意参与谋反,但知道他在权势这条道上,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可宋衍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而已。这般年纪又胸有丘壑之人,如何能甘于眼前的寂寞?
是以他判断,宋衍要的是波澜,要的是惊喜,要的是心潮澎湃,而这所有的一切归结于一个词,那就是想象。
满足他的想象,甚至超越他的想象,也许是得到他青睐的唯一可能。
对于韩离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想象。而他的第一步目标,已经达成了。
*
却说重敏和春语为重锦买下地后,又进了一家药铺为林姨娘买了药,这一幕,被重萱屋里的小丫鬟看见了。
过了两日,姜氏去看重萱,走的时候令她端些秋日进补的汤水给重萱,她伺候重萱汤水的时候,顺便就提及了此事。
重萱边喝着滋润的汤水边听着,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个主意,想要给还身在祠堂的重锦雪上再加些霜,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