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后来(1/1)
随着时间的递进,人生的延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来”。而且每个人的后来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后来,郭凡的新兵连指导员一直在当地反贪污贿赂局工作。早在1998年团队整编时,他就选择了转业,算是年纪较轻、选择转业比较早的人,也是安置相对较好的人。他与自己的家人过着幸福的三人世界。连队战友时不时聚会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抽一口烟,喝一口酒,吃一口菜,人生也算乐哉。
后来,李连长在升到教导员后就选择自主择业了。从此,自由,没人管了,尽管“自主”后工资不多,但真“自主”了。再也不会有组织管你,叫你按时起床,准时开会,找你麻烦。每天想起什么就干什么,搓搓牌、散散步,抱抱老婆、抱抱孙子,也挺好。只不过,我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个组织之中,都是社会人,突然失去了“组织”,他孤独吗?原先家里有个什么事解决不了,还可以找组织反映一下,现在找谁去?找了有人理吗?这些,是自主择业人必须过的一道坎儿,每次打电话或者微信与连长聊天时,郭凡都没敢问他。
后来,退伍的老班长们、战友们很多也都混得不错。当兵的人,敢闯敢干,总会有一番出路。覃班长在老家安排了工作,朝九晚五,虽不富裕,但生活也过得去。欧阳班长、战友旭乾,都在广东深圳、东莞开着自己的公司,算是比较成功的。
后来,小宁开了个二手车公司,叫“小宁二手车”,慢慢积累了财富。现在,在看他,“将军肚”也起来了,说话的口气也与以前不一样了。两个子女也比较乖巧,一个在学医,一个在读小学,在别人看来,算是富顺之家。
当然,不顺心顺意的也不少。
后来,2007年底,广立转业了,没有要工作,一次性买断,因为家里没啥关系,地方安置也不好,前几年有个同乡退伍,本来联系好了安置到国税局,但结果很不如人意,上了几天班就辞职了。有了前车之鉴,他自然不敢步后尘。退役后,先是在集市上开了一家电动车专卖店,面对基本饱和的市场,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收效甚微,开了一年就关停了。
接着,用退伍费自购了一辆客车,跑起了客运。但隔行如隔山,而且每行都有自己的“潜规则”,性格耿直的他,因看不惯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老是与人起冲突,加上家属要上班,小孩也小,一个人又开车,又要卖票,实在是累,也不安全,雇个人吧,收入又太少,不合算,慢慢坚持做下去的心也就淡了。有人说他,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臭脾气?他说,在军营待久了,性格真的不好改,本来我们来自社会,现在再想融入真很难,难道要我价值观“洗脑”?不干。
再后来,他自己又办起了养鸡厂,这个还可以,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只要勤奋,只要能吃苦,就不成问题。这个比较适合他,一个就是几年……
军人的性格就是这样,不怕跌倒,跌倒了再爬起来,大不了从头再来。
四年后,2011年底,大省、李雷、守勇也选择了转业复员退伍,都是一次性买断,每人30多万,看似能办很多事,谁知到了地方钱真不是钱,它就像一盒抽纸一样,说用完就用完了。大省,生了二胎,生活压力也大了。他在部队学的是工程机械修理,想在地方干起老本行,实在难找到活儿干。不得已他又上了自主择业士兵技能培训班,学了电焊。2014年郭凡回家探亲见他时,让郭凡好生心疼。他的脸因为长期电焊刺激,再加上是冬天天气干燥,给人的感觉已经皴得一摸就能掉皮。那天,他是骑着摩托车来的,真是一身风尘!
现在,郭凡和他又几年没见了,真是“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李雷,当年学的是汽车修理,回家就到朋友开的修车厂干了,后来听说搞了辆货车,跑运输,但愿他生意越来越好。把一首杜牧的《归家》送给他,“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希望他不要太过辛苦和劳累,多关照一下家人和子女。
守勇,在部队开了12的运输车,也不想开了。家里还有他的自留地,农忙时种种田,农闲时外出打打工,也挺乐和儿。他最高兴,也最为难的是,是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家伙在农村,好养活但养大了也愁人。结婚,每人要一座屋,没有几十万哪盖得起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结婚就流行置办“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如能再带上“一咔嚓”(照相机)就更完美了。那时,能凑齐这结婚“三大件”的家庭,可以算是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了。到了90年代,时兴男方给女方送“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现在,可不行了,首先一见面,就彩礼十万,结婚还要“新三件”:平板电脑、小汽车、小洋楼。农村的攀比之风把农民真压得喘不过气来,都是面子惹的祸,都是旧俗惹的祸。
此风实在该刹。
他们都在述说着,
“假如军改那时来临……也许我们就……”
现在,军改终于来了,
战友们都在,
翘首期盼着,
积极参与着,
拥护支持着……
假如战争那一天来临,我们永远不怕,绝对不怕。
“若有战,召必回!
再一次把青春推进枪膛。”
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