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洞天福地(2/4)
”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
《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
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
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
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
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
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金城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
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
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
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
故《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閟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驎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
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
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而且天上亦有仙山。
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地上宫府。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华夏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这里不可能是十大洞天,也不可能是七十二福地。最有可能的就是三十六小洞天,也不知道是三十六小洞天的排名第几?”
秦风看着眼前的世界,开口寻思着。
眼前一派仙气弥漫,祥云腾飞的景色。
说实话,眼前出现在秦风视线中的世界,确实很美。
比电视剧之中所展现的那些仙境还要美上三分。
眼前所出现的世界,是一座山峰。
耸立云端。
而秦风此刻所在的位置,就是在山脚下。
眼前所出现的是一路沿山而上的青石板台阶。
每一块青石板台阶,都散发出一种青色的光芒。
显得格外的美丽。
远处山岚重叠。
云雾缭绕。
无比的具有仙境。
“不管那么多了,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秦风眯着眼睛,收回了思绪,心中想道。
仅仅在这里看,是看不出什么的。
洞天福地可以说是华夏道家整个传承的精华,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从上古之后,道家传承的这个洞天福地就消失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秦风对于道家传承的一些猜测。
想到了这里,秦风立刻就行动起来。
迈开了步子,直接朝着那青石板台阶走去。
当秦风踏上青石板台阶的第一步的时候。
整个人,神色一变。
“这……”
一阵强悍的灵力,直接从脚底涌入到秦风的体内。
虽然说,这灵力相对于他体内的灵力来说,过于稀薄。
但是,这是灵力啊。
秦风抬头看了一眼,这数不尽的台阶。
一直到山顶。
足足有好几千个台阶。
犹豫了数秒的时间。
秦风踏出了第二步。
果然,和自己所猜测的一样,还是一道灵力,涌入体内。
……
传闻中的十大洞天则是其下。(这是一些科普资料,今天的章节是大章,所以,不能算香烟水字数)
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
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