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京城大学,文人相轻(1/2)
(多谢大家的支持,今天依旧两更,这是第一更,求票,求支持,求收藏,多谢……)
一整个晚上,微博上和许多论坛几乎都是在讨论王博的试卷。
历史,语文,政治,数学,只要是王博写了答案的题目,都有人在讨论分析,似乎王博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特殊的含义,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不明觉厉的所谓专业分析帖子,逐字逐句地分析王博的试卷!
“这个字用的好,这个逗号用的太妙了,还有最后这个感叹号,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这个题目取的就非常的精彩……”
“结尾这个省略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王博对这个数学公式进行了全新的应用,太厉害了……”
“这个等差数列解决方式太精妙了……”
诸如此类分析到处都是,竟然还有不少阅读量,很多人还表示了赞同。
这就是名人效应,以及从众效应!
过秦论和阿房宫赋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几乎所有的文学论坛,以及文学领域,到处都有人拿着王博的两篇文章给一番评论,大多都是一些学校的老师,教授,以及被认证的作者等等的,都纷纷出来借王博现在的名气刷刷存在感和逼格。
而那句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更是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个性签名,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几乎就可以看到这句话的影子。
不过,在柳泰升出面以王博的上联出题,承诺只要是参加本届高考的考生答对了就可以直接被翰林大学文学院录取之后,大部分人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王博出的这个上联上,这让很多考生都看到了进入翰林大学的一线希望。
虽然很难,可万一自己突然想出了一个呢?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很多成绩普通的考生自知无法进入翰林大学,都认为这是一次机会,不只是自己苦思冥想,甚至还找其他人帮忙,亲戚朋友,家长等等!
然而,一夜过去了,不知道多少人将这个上联在电脑上以及纸张上写了多少次。
可还是没有出现一个像样的下联!
毕竟,这种对文学底蕴,以及阅历和思维要求很高的高难度楹联,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随意对上来的。
但是,就算是一些文学领域内的人,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对上来!
这时候。
大家才想起来,王博的这个上联是给出题的老师写的。
而这位出题老师呢?
大家都可以从教育网站查询高考试卷每一道题的出题老师是谁!
所以,不到几分钟,就有人看到了语文试卷上这道因荷而得藕的题目,是京城大学文学教授张超阳出的。
很多人立刻就找到了张超阳的微博,纷纷在下面发言让他回答王博的上联!
“张教授,你出了一个难倒全国考生的上联,现在有个考生给你出了个上联,你回答一下吧!”
“张教授,有考生来踢馆了。”
“张教授,你不是害怕躲了起来吧?”
“张教授……”
数万人在张超阳的微博下面留言,没有得到一句回应。
其实,出题的教授张超阳正在京城生闷气。
张超阳是京城大学的一位教授,已经转正五年的文史教授。
今年是他第一次受邀参与高考出题,当时他想起古代婚姻之事的媒妁之言,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因荷而得藕的上联题目,所以也没有多想就出在了试卷上。
出了之后,他才后悔,因为这的确是有些严重超纲,他自己都没有想出工整而符合题意的下联。
但是,他更没想到,自己的题目竟然被选上出在了试卷上。
这让他刚开始有些得意,可以为难一下这一届的考生。
没想到。
一转眼,就有学生来打脸了。
他的题目下联连他自己都没有确定,这就是楹联这一领域内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出上联的人可能自己都对不出下联,这样的现象非常的常见。
有些人有可能就是突然灵光一闪,看到了某个人,某个景色,某个现象,就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上联,而适合的下联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了。
张超阳的这个因荷而得藕上联就是如此的情况,出题之人没有准确答案。
他自己没有答案,但是有学生答对了,答的他本人也无话可说。
更打脸的是。
这个叫王博的学生在试卷上给他出了一个上联,他想了半夜,也没有想出来,这让他有些不敢见人!
一早。
他连饭都没吃,就直接离开了住处,来到了京城大学的退休教职工家属院,拜访自己当年的恩师——莫柏松,京城大学退休教授,文学院名誉院长,京城这边的文学权威人士,地位和翰林大学的柳泰升相当!
敲门进入。
张超阳在保姆的带领下来到了书房等待。
他看到老师莫柏松正在写毛笔字,而写的,赫然正是阿房宫赋!
莫柏松一边写还一边低声极其投入地念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莫柏松身形消瘦,但是站在那里拿着毛笔字鞋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