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封天灭日》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封天灭日 () >> 第六章通用机枪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84960/

第六章通用机枪(1/2)

看官:如果你喜欢本书记着收藏,请你慷慨投票!成绩好会激发写作的激情,会加快更新,谢谢!

......

“约翰你这家伙净钻空子,看到挣钱的买卖两眼放光,怎么没看到你对拖拉机感兴趣啊?”

“还说那,你搞什么项目不好,非要搞什么拖拉机,你生产出来的拖拉机卖给谁?你以为这里是美国啊?我看啊你这纯粹是瞎胡闹。”

“约翰,千万不要短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这里土地肥沃,茫茫原野一望无际刚好适用大型机械化,现代化大农业前景广阔啊。”

“行,你说的有理,我们拭目以待吧。”封天固执己见让约翰也无可奈何,不再多说废话。

封天与约翰敲定了具体事宜,威廉一只在一旁观察,他发现在经商这件事情上封天是认真的,绝非虚妄。

尽管刚开始威廉感觉此事有些不可思议,他不相信封天能够拿出如此天量资金。

但是,人家二人现在谈成了,甚至约翰已经参与其中。

尼玛,这是真的!

威廉有些吃味了,虽然他对投资黑金不太感兴趣,但是,谁能不在意挣钱啊?

威廉很纠结,就不知道封天手中有没有威廉感兴趣的项目。

有钱赚我也想插一足其中:“封,约翰能参与项目投资,你是不是应该平等对待啊......手中有没有适合我的项目?千万不要小瞧人,容克家族是很有底蕴的。”

这家伙终于忍不住上钩了,封天心中暗乐。

“威廉,不要着急嘛,我这不是先要落实美国方面的事务吗?要知道我对德国的机械情有独钟,绝对杠杠的。

嗯,我手里有一款新式武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款机枪能比得上。这是数据,你拿回去找专业人士一看就明白。”

约翰还以为他们俩谈什么项目,一听是武器顿时泄了气。

约翰心中极度鄙视威廉这个容克,德国熊心中就知道舞枪弄棒,粗鲁的家伙!

眼下约翰似乎只对黑金感兴趣,一颗心全放在了这方面,黑金之梦足以燃起约翰的激情,自然也没工夫听威廉要说什么废话。

随即站起身来对封天和威廉说:“我要先走一步了,回去安排人在美国了解行情,时间就是金钱啊。”

威廉正在看手中的数据,头也不抬挥挥手算是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爱哪玩就去哪玩,没看我正忙着吗?

约翰走了,威廉也抬起了头,看着封天像看一个怪物,心中几乎要呐喊:理论射速1200发/秒,这根本就不可能,完全颠覆了机枪现有的概念嘛。

尽管不相信,可封天既然能拿出这个数据肯定有他的道理,否则有意思吗?

威廉摇摇头,而后抖了抖手中的纸张疑惑地问道:“你真的认为世界上有这种武器,能制造出来吗?”

“呵呵,在没有热兵器的时候,你认为别人能相信你描述的步枪或者其他武器?

道理是一样的,既然我能拿出数据,那就一定能制造出来的,欺骗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其实,封天给威廉看的数据就是一款由德国制造的、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德国人骄傲地称之为“德意志军魂之利刃”——42通用机枪。

二战中在这款机枪的压制下,盟军士兵,尤其是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却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视其为“步兵的噩梦”。

它就是被轻武器评论家用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

在34,也是一款将重机枪和轻机枪的优势兼而容之的新概念机枪。

34采用空气冷却方式,备有可更换的枪管,因此在安上三脚架后可以当作火力持续能力极强的重机枪使用;而当它装上可折叠的两脚支架,又可当作机动性较强的轻机枪使用。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轻重机枪分用的战术原则,因此被称为通用机枪。

但34还是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针对机动性很强的步兵而言,它的质量依然偏大。

二是零部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生产困难。

1939年欧战爆发,德军在迅速占领波兰后,根据前方士兵在使用34机枪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德国的格鲁诺博士在参考波兰的一些机枪设计后成功研制出42机枪的性能数据为:

口径: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理论射速:120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容弹量:50发100发

全枪长:1219毫米

枪管长:533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带两脚架时11.05千克,带三脚架时为19.2千克.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

配用弹种:毛瑟7.92x57毫米步枪弹。

其中,该枪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

同时,这在机械制造史上尚属首创。

正因为如此,42机枪一面世,盟军谍报人员的报告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德国人不行了,没有原料了,生产出这么简单粗糙的机枪就是铁证。”

其实,这并不是资源衰竭的德国人所做的“垂死挣扎”,而恰恰是机械生产制造方面的一次天才突破。


状态提示: 第六章通用机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