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第463章 残碑(1/2)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我们刚出机场,风家人早在外面候着了,一台商务车正好坐下我们几个人。
“老哥,这个李家竟然会在陇西,他们和李唐是不是有点关系?”我问坐在副驾驶的卫东。
“岂止是有关系,而且关系相当的不一般!”卫东扭头看了我一眼,笑道:“祁老弟,这个你也知道?”
“其实我是瞎猜,因为李世民祖籍就在陇西!”我笑了笑。
“这个李家的老祖宗就叫李福,是李世民的第十三儿子。李世民总共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女儿,虽然子女众多,但除了女儿,儿子都是是些不争气的。”
“十四个儿子就只有两个人得了善终,其余的不是早夭就是死于宫廷争斗。”
“那两个得了善终的一个叫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另一个就是李福。李治昏庸无能,最后连江山都拱手送给了武曌,李福就更别说了,碌碌一生,平庸得都没人知道他的存在。”
“可据我所知,这个李福一生无嗣,他怎么会有后代?”洪开元横躺在最后一排座椅上悠悠地道。
“不错,李福确实没有后代,后来唐中宗将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过继为嗣。”卫东笑道。
“这么说这个李家其实是李思顺的后裔了。”温菁道。
“我查出来的结果是,这只是李思顺的一个旁系!”卫东道。
“还有多远?”我无心再关注这些东西。
“最好还是先睡一觉,养足精神,咱们到陇西吃中饭。”卫东打了呵欠,因为昨晚大家都没睡好。
我本来想独自一人跟着卫东去李家查看的,但温菁不依,死活要跟着来,不然就散伙!我知道她在想什么,毕竟我现在在和风家人打交道,这种心情我能理解。
但洪开元居然也要跟着来,还找了一大堆的理由给他们医院。
对于他们二人,我实在没太多的辙,只得随他们去了。
等我们折腾完,赶到李家坳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
李家坳是陇西县西南一个村子,距离县城大约三十多公里,整个村子就建在一处山沟之中,总共有而是多户人家,全都是姓李的。不过各家各户分的很散,鸡犬不相闻,并不是聚居区。
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秀丽,经常有人过来采风,为了避免引人注目,所以我们四个人装成了摄影爱好者,扛着一些摄影器材在村民的介绍下四处找地方采风。
由于担心引起那个已经消失了李家人注意,我们也不敢直接打听,分成了两组,到处变着法子拐弯抹角来收集信息。毕竟,这里本就是人家的老巢,一个不小心就会穿帮。
费了很大的劲儿,几个人一无所获。最后,我们还偷偷进了李姓小年轻那个早已破败的家里,但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除了我,其余三人都已经垂头丧气了,只得聚在一处林子里商量对策。
“祁老弟,风家人办事没你想象的那么差劲。”卫东苦笑道。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天衣无缝的事。”虽然折腾了大半天什么收获都没有,但我依然没放弃,淡然道。
“我们就差把他家的祖坟给刨了!”卫东叹了口气,“看样子,这家人早有准备。”
一听到‘祖坟’二字,我脑海里忽然灵光一现,就道:“老哥,他家的祖坟在哪里?”
“喏,就在前面的那个小小山头的南面。”卫东指了指离我们大约两三百米远的一个小山。
“走,趁着天还没黑,咱们过去瞧瞧。”我擦灭了烟头,当先就朝那座小山走了过去。
不一刻,众人就到了卫东所说的那个地方。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里所有的山坟都是那小年轻的祖先。”卫东用手一指我们面前那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坟。
“奇怪,他家这祖坟都没有墓碑的吗?”洪开元讶异道。“中元节咋整?钱都不知道烧给谁?”
“胖子,你说的是烧纸钱?”温菁从没经历过这些,并不懂我们农村的那一套。
“妹子,这些东西都是咱们农村人的习俗,你是不会明白这些个道道的。”洪开元答道:“中元节的时候,我们都会祭祖,所烧的纸钱都会有名帖的,就像咱们写信汇款一样,免得老祖宗们为了钱打起来!”
我没去理会那俩活宝,独自一人将那所有坟头都看了一遍,回头对卫东道:“这些坟头之前应该是都有墓碑的,只是被人破坏或者去掉了。”
“这个东西难道还有什么讲究?”卫东不解。
“他们是不想人知道关于他们的任何信息。”我笑道。
“一块破石头还能有什么信息?”卫东有些嘀笑皆非地看了我一眼。
“别小看那一块破石头,上面的信息可多了去了。”洪开元嘿嘿一笑,继续道:“墓碑上会墓主人的名字,还有立碑的时间和立碑人名字等等。”
“最重要的是,那上面通常会刻上后人两代人男丁的名字!”我补充道。
“你想通过这个来调查?”卫东皱起了眉,有些疑虑。
刚想接话,却忽然听到正在不远处一个小山塘洗手的温菁大叫道:“你们快来看,这里有块残碑!”
闻言,我立刻就赶了过去。
“你看,它被用来填山塘的出水口了。”温菁指着一块长约四十公分,宽约七八公分的破石头道。“从那上面的字可看出,它原本是某块石碑的一部分!”
洪开元立刻就将那石头给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