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县试(一)(1/2)
学习的空隙,夏元杰偷偷小声问:“元鼎,你说爷爷怎么老是问《庸书》中的内容,县试的时候真的能考到吗?”
夏元怎么会问这么白痴的问题,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是穿越的也不能未卜先知啊,这个问题还是留待考完试后再回答吧。
“好了,回去后,务必对这些内容多多温习,明日就是考试之期了,也不可睡得太晚,以免耽误了明天的考试!”
二月初六晚上,用过晚膳,夏继祖又对两个孙儿督导了一番,这才放过。
说也气,夏继祖兴致勃勃地跟王茂弘在研究谢县令谢植这个人的时候,突然惊醒过来,貌似明天就是二月初七了,那不正是考试日期。明白过来,他还在书房讨论个什么劲呢,还是先给两个孙儿传授一番再说吧。
觉得该说的都说了,接下来怎么样就看两个孙儿的表现了。二月初五进城确实有些晚了,现在看来是有些仓促的,中间只隔一天,许多想办的事都没办成。
县令傍晚的时候落水了,不知道受到惊吓没有,明天还能不能主持考试!
这些问题自有人操心,夏元鼎自个回了客房,爷爷好像特别钟情《庸书》,这书他都背的滚瓜烂熟了,没什么可担心的,临考了他的心确实静了下来,睡了个安稳觉。
不巧,夜里下雨了,稀稀淋淋的,不知温度又要降到多少。
县试总共考四到五场,这是由县官决定,一场就是一天,每场考试间会有间期,并非连考五天。
三合县的考场就在城南,童子试的考棚都是比较简陋的,考棚一般都设有公堂和公堂外的青石甬道两侧设考案。
虽然简陋,但是这里倒也古朴、规整,考场建筑皆为单层,南面的门屋与北面的公堂相对而立,它们之间是东西相向的两排号舍,号舍南段各有一茅房。门屋与号舍并非紧挨着,中间有一庭院相隔,甬道南端立有一座石门楼。考场按例已经封闭,正静静等待着考生的入场。
星星还在夜空的时候,夏元鼎就被喊了起来,与他有同样命运的还有堂兄夏元杰。因为是黎明前就要点名入场了,所以不得不提起起来准备。
第一次,夏元鼎坐上了王家的马车,和爷爷以及元杰一起赶赴考场,他们身上所携带的东西不多不少,一个装有笔墨食物等的考篮。
“这县试颇为简单,只需通过第一场便可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但还是要尽力多通过几场,也好锻炼一下你们的应试能力!”
现在夏元鼎是无心听这些的,说真的,起得太早他真的有些困了,打不起精神听这些鼓励之语,还好元杰堂兄倒是听话,好像醒的快些。
马车一路颠簸,夏元鼎觉得自己是被颠醒的,马车停下,他们一下车就看到很多人已经到了,还有不少,这都是前来应试的学子。
大门是五开间的三启门,门屋的中间被隔开,变成了前后廊式。夏元鼎和夏元杰依次被点名,后被搜身,由禀生唱保后,方可进场。
夏元鼎接了试卷纸,照着卷面钤印的座位号入座,然后考棚大门就会关闭,公堂击云板,整个考场肃静下来。
夏元鼎只知道自己是云字三号,在这狭小的考间,倒不觉得拥挤,内里也够简陋,长条桌、长条凳,加上桌案。他不敢四处张望,因为已被告诫一经发现便会被查究,有兵丁随时在甬道上来回走动,严密监视这些考生。
考试以击云板作为信号开始,等到再次击云板的时候,就是考试结束了。
收敛心神,还是仔细作答吧!
对于经义,夏元鼎十分有把握,只要经文背的熟练,理解的透彻,这都不难,而这恰恰是他的长项。
第一场正试,考试的内容是:经义两道,五言六韵试贴诗两首。
第二场初复,考试的内容是:经义两道,策问一道。
第三场再复,考试的内容是:杂文,论、判、诏、表、诰等为体裁,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贴诗一首。
第四场和第五场连复,考试的内容:经史、时务策、时文、诗赋等。
一看内容,夏元鼎乐了,这怎么都是《庸书》中的,都是爷爷或多或少讲过的,这就更轻松了。
巳时,夏元鼎听到,三声击鼓,知道这是能活动的时间了,这时候允许考生饮茶水,上茅房一次,夏元鼎依例上了趟茅房。
回来后就开始想这五言六韵诗,哪怕他胸中有一万首能流传千古的名诗,到了这儿也得给跪了!人家有要求,夏元鼎得照做,好在谢县令出的题目没有故意刁难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夏元鼎还能应付。
做好诗赋,夏元鼎觉得中规中矩,觉得应该是能过了,这才放下心来。
再次听到击鼓声,已经是下午申时了,离再次击云板的时间不远了。
之后就是静静地等待,夏元鼎很有耐心,最终不紧不慢地把试卷交给受卷官,领了出门牌,在出门时又复还了去,这才被放行出了考场。
出来后,夏元鼎才知道,元杰还没有出来,心里想到,这些应该难不倒他才对嘛,何况爷爷都那么努力了,没道理还答不出来啊!
“爷爷,元鼎,你们都等着呢!”听到这呼声,夏元鼎就知道,这位堂兄的心情不错,考试应该没有什么大碍了。
“元杰也出来了,我们先回去吧,回去再说!”说着就催促人赶紧走。
刚出来的时候,夏继祖就小声问起夏元鼎考的情况如何,夏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