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人事任命(1/3)
在韩烈处理伤口的空隙,有关于先攻打长沙郡还是武陵的讨论,在郭嘉的主持下,砸中军大帐内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如今华容一线,韩烈大军云集,周泰凌统两万水军也已经在江口驻扎,而甘宁在江陵也完成了整编蔡瑁所部兵马的事宜,不日就会亲率一万五千人马抵达华容。
赵云所部的右武卫军三万二千人,赤焰军各部一万五千千人,总兵力已经达到八万,加上战将云集,士气高涨。尤其是因为鲁肃战败之事,众将纷纷请战,要求攻打长沙郡,与孙策进行一次决战。
尤其是新败的鲁肃、朱桓、董袭三人沐浴更衣加入到讨论中时,攻打长沙郡的呼声一下子就压过了先打武陵郡的方案。
“长沙郡乃荆南四郡的中心,又是孙策的大本营,如今我大军云集,若能够在长沙正面击溃孙策,则孙策在荆南的势力必然彻底瓦解,到时其余各郡,传檄便可定矣。”鲁肃别看是文士出身,但他却更喜欢正面作战,用堂堂正正之师,击溃迎战之师。
鲁肃作为水军都督,战略战术水平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韩烈颇为信任的大将,他可谓是后来居上,执掌水军都督一职以来,他也是颇为惹人争议的。但这些年水军在他手上日渐壮大,加上他宽柔并齐的治军理念,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不过他的运气显然不太好,第一场大战,却遭遇了惨败,虽说是非战之罪,但鲁肃能力的问题,接下来肯定会遭到一些质疑的。
支持鲁肃这一观点的将领很多,起码水军一派,都是一面倒的支持鲁肃,这倒不是他们盲从鲁肃,而是攻打长沙郡,显然有利于他们水军的助战,从华容进长沙郡,第一站是罗县,然后就是长沙城,而这一路南下,都是适合战船推进的水路,不但有利于水军配合作战,也利于粮食补给运输,这显然是有助于战局的发展。
而提出先打武陵郡的大将则是荀攸,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他沉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攻打长沙郡,看似可以一举扫平孙策,但武陵、零陵、桂阳三地相隔甚远,路途艰难,只要一城尚存,就必须重兵攻打,方才可能取得战果。相反这个时候我们若分兵两路,一路拖住孙策,一路强势攻下武陵,在与零陵太守刘度取得联系,则可以一举拿下武陵零陵两地,再合兵一处,攻打长沙,这样即便陷入拉锯战之中,我们可以利用便捷的水路运输线,长期保障后勤问题,活活的把孙策困死在长沙城中。”
“诸位想想,长沙可是有几万兵马,这个时节正是初春时节,只要我们大军一下,长沙郡今年的春耕就会彻底荒废,没有粮食收成,又长期陷于战事,相信只要我们围困三个月,长沙城的百姓就会陷入恐慌,到时孙策即便再勇武善战,他也不可能驱使一支饿兵与我们交战吧?”
荀攸的话一出,立即赢得了大批的武将支持,赵云也颔首附和道:“荀军师之策,虽然在时间上可能会长一些,但无疑会减免我军在大战中兵员的损失。”
“荀军师之言虽然可以减少兵员的损伤,但却会加大战争的成本,八万大军长期作战,一月所消耗的粮食,就得章陵郡一年的收成,也就是一旦这场战争拖延半年的话,今年荆北各郡所有的收成,都将会在这次战争中消耗殆尽。而且迁延时间长久,一旦北方大敌压境,我主力大军陷于荆南,若是不能及时回援,那局面又会如何呢?”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蒯越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虽然他没有直言赞成鲁肃的意见,但提出的问题却无疑是个不容人忽视的问题。
战争带来的不单单是人员的伤亡,还有就是赋税的加重,持续带来则是民生的凋敝,而一场战役,打到最后无非拼的还是财力,也就是所谓的粮草,一支军队半年不发军饷,依靠军纪监督也许还会保持战斗力,但相反一支军队,只要一日吃不上饭,那结果不是哗变就是造成士兵大量的逃散。
荀攸提出的战略观点,并不是草率之下提出来的,这事他已经与郭嘉交换个意见,有关粮草配备,北方各方局势的问题,他们也都考虑在内了。
首先郭嘉认为孙策支撑不了三个月,原由是从开战到如今,已经持续两月,孙策在丢失了豫章这块根据地后,仅凭长沙桂阳两郡,加上刚刚夺取的武陵郡,要养活八万兵力,最多能支撑三个月。
所以这个时候先攻打武陵,拿下零陵,就能取到坚壁清野的作用,也能进一步压缩孙策的回旋之地,逼迫孙策只能在长沙与江东兵马进行决战。若是武陵郡的进展顺利,那么时间上也许能够更快,但相反现在就主力南下长沙郡,孙策未必会决战,因为他还有纵深后方,实在坚守不下去的情况下,他必然会选择后退,如此就会形成一城一地的追逐之战,那样的损耗会更大。
鲁肃选择强攻长沙郡的战略部署,则是建立在一战可以击溃孙策的思想上,但无论是孙策还是周瑜,都不是寻常之辈,他们断然不会轻易放弃,而选择与韩烈的大军决一生死。
面对蒯越提出来的问题,主持议题的郭嘉点点头,道:“蒯大人所提之事,才是本质上的问题,但战争就会有伤亡,也会有损耗,我个人是支持公达(荀攸)的意见的,为什么呢?原由是武陵被孙策新得,民心未附,而且我们军中也有很多武陵系的将士,这对于我们一战攻取武陵很有益处,其次零陵太守刘度仍在坚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