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争议(1/3)
“素闻赤凤军统帅不仅仅仁德圣明,更是勤俭节约,人送外号女中诸葛,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李庭芝不禁叹服,又是想起朝中之人,不免有些不屑,所以话语之中也带着一些怨气:“只可惜我朝官员莫不是贪财好利,所穿所行莫不是力求奢靡。唉!若是想要指望他们赶走蒙古,那当真是痴人说梦。”
彼时宋朝物产丰盛、商业发达,民间多有经营货殖之术进而发达之人,受到这些商人影响,朝中官员莫不是以奢靡、繁华为重,进出之处皆是繁华酒楼,行走时候亦是歌舞成群,纵使当初南迁时候取名临安以示日后北征之意,但其首府已然是充斥着靡靡之音,教人毫无丝毫忧患之心。
而李庭芝常年于江淮一带和蒙古激战,自然知晓蒙古强大,以至于两相比较时候,产生了这般想法。
郑元龙听闻此话,亦是露出几分悲伤,目光一台便指了指中枢府之前的石碑,诉道:“正是因此,所以我家主公又令人在中枢府之前立了这块丰功碑,好叫我等每日进入时候,都能铭记当初南亡北逃的日子,也好日后能够驱逐鞑靼,北复中原!”
丰功碑共分三块,皆是四丈七尺高,中间横着一块,两侧各有一块,其中左侧约有二十丈三尺有余,中间的则有九丈五尺,长约右侧的则是十一丈四尺长,而上面皆是嵌着大理石块,大理石块之上亦是雕有各种图像,自第一次起事攻陷潞州的场景,再到忽睹都等人制造的潞州屠杀,再到抗击赫和尚拔都,太原抵御史天泽的攻防战,乃至于潞州防御战诸多场景,还有之后离开潞州之后所发生的众多事情,尤其是整顿军纪的会议召开,再到之后石珪等人反派,还有萧凤牺牲的静海一战……,全都被一一雕在上面,浮雕外围则是雕着一个个密密麻麻的文字,乃是牺牲的士兵的性命。
整个石碑全长四十一丈一尺长,象征着赤凤军自起事到来到此地所经历的四十一个月零一天。
石碑高两丈四尺高,则是代表着一路上牺牲的四万七千多位烈士。
看见这石碑,李庭芝更感叹服,便道:“若是我等也能做到尔等这种程度,又何惧蒙古欺辱?”
位于身侧,贾似道不免皱眉,便赶紧走上前碰了一下,接着又瞪了一眼,诉道:“我等目前尚有要紧事情,估计关于这些事情还要以后在向你讨教一番。只是不知你家主公现在正在何处,可否和我们见上一面?”
“当然可以!”郑元龙欠身回道:“我家主公早就在议事堂等着两位,还请两位这边过来。”随后便迈开脚步,带着两人朝着中枢府深处走去。
“那就有劳您了。”贾似道俯身一拜,赶紧跟在后面。
李庭芝有些贪恋的从那丰功碑之前掠过,那一个个简单比划勾勒出来的线条,将昔日赤凤军战火纷飞的时候全都彰显出来,以至于将他的目光完全吸引过来,无奈贾似道老是在前面催着,只好让他满怀懊恼的从这里离开,前往萧凤所在的会议厅。
待到两人来到会议厅时候,萧凤早已经在这会议厅等待多时。
和江南水阁不太一样,这议事堂甚是高大,约有三丈之高,林立的柱子将整个房舍撑起,四面八方皆是镂空的窗户,阳光自窗外照射进来,令整个议事堂显得甚是亮堂,毫无一点晦暗。
走入这议事堂之中,贾似道不免有些讶然,低声诉道:“这里便是议事堂?”
自进入议事堂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之中臆想过其中场景,于一派庄重肃静的装饰之中,萧凤高高坐在前方上首位置,而其余人则是站在底下,静静的等着她发号施令,然而眼前议事堂却是以中间分成两侧,两侧皆是如同阶梯一般,划分为三层上下,上面皆是摆放着一个个座椅,可供人休憩,而在中央之处则是一列主席台,座位也并不很多,只有六七张。
因为人影嘈杂,遮住视线,所以他也看不清楚那主席台之上,究竟坐着那些人。
“自然!”郑元龙颌首回道。
贾似道又问:“那你家主公在什么地方?”
“就在中间位置。”郑元龙指了指远处主席台。
贾似道这才凝目望去,方才见到正在一脸庄重的萧凤,而在旁边那些人也甚是嘈杂,似是在争论着什么事情来。
“看来你们的主公还真的有够忙碌的。居然在这个时候还在争论?”李庭芝微微一笑,分外好奇看了周遭景象,心中暗叹:“这赤凤军当真与众不同,就连用来朝会的地方,都是如此布置。倒是有上古时代坐而论道的风范。”
自宋朝之后,每次大臣上朝皆需站着,并且只能静等官家允诺,放才有发言的机会,而且一次就是好几个时辰。
对于年轻人来说倒也罢了,但对于那些老臣来说,那每一次上朝都可以说是一场折磨。
但这赤凤军却不仅仅布设如此之多的座位,更将自己置于众人目光集中之处,当真是大胆无比,教人弄不清楚她究竟是如何想的,居然弄出了这种东西来。
贾似道却是有些困顿,侧目看了郑元龙一样,问道:“若是这样,那能不能请你家主公出来一趟,如此我才好和她商议赏赐一事!”
“嗯!这个我去问问主公,看她的意见如何。”郑元龙神色一愣,却是透着几分疏远,随后便挤过人群,走到了萧凤身前,将贾似道的要求说了出来。
听闻此话,萧凤立时便站了起来,声音微微一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