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回 且宽怀(1/2)
阳筠在东宫里头,阳筱又有意隐瞒,因此姐妹俩虽也见过两回,阳筠却不知妹妹查到了这么多消息。
她近日都在忙着查丁家兄弟。
前些日子,阳筠为天象的事忧心,后从武承肃那里得知,司天监果然与她一样说了天裂之事,也言明了没有赤气、地动等不祥之兆,未必就主祸端。
司天监的人还说,日前有景星现于天空,乃大瑞之兆。星象与天象一同来看,恰好说明此番云彩异象仅主兵灾,或有不臣之人趁机作乱,于大燕国江山却是无碍。
阳筠听了,只不过有三分安心,她对燕国的的司天监从来没什么信任。
况且景星主德,未必佑的就是大燕国的江山,周道昭虽然阴狠狡猾,却如此为世人称颂,恰可以说那星是为他而现。
只是这话阳筠只能想想,绝不能对武承肃明说。他毕竟是大燕国的太子,便是江山再怎么风雨飘摇,怕也听不得旁人说三道四。
哪怕是阳筠来说。
武承肃虽然纵容她,阳筠却更要守着分寸。
想着天下大事非她力所能及,阳筠收了收心,专心查起当年的秘辛来。若能将当年之事查清,帝后间的矛盾未必不能解,武承肃也就不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趁着武承肃不在跟前,阳筠多次试探丁鑫,想知道他对丁大之事是否知情。阳筠怕惹人生疑,更怕传出去会让幕后之人防范戒备,并不敢问得太过直接,言语之间难免有些模糊。
哪知道她模糊地问,丁鑫便也模糊应着。
阳筠愈发觉得难办,也不知是自己问得太不清楚,还是那丁鑫当真毫不知情。又或者丁鑫分明知道,却故意含糊其辞,打定主意与她周旋。
见如此询问并无效果,阳筠便趁着前朝无事,瞅着武承肃高兴时,提起当初要他查丁大的事,问可有什么进展没有。
果不其然,东宫被人盯得太紧,但凡武承肃有些什么举动,都会为旁人知晓。不过几日之后,武承肃觉得查起来太过艰难,便将此事暂时按下,偶尔才让人去探查一丝罢了。
因为行事不便,武承肃能查到的竟比阳筠所知还少,与当初二人刚定了要查丁森时相比,似乎并没什么进展。
阳筠十分无奈地摇头,苦笑道:
“太子殿下不急,我倒急得厉害。若殿下不便,可否将此事转托旁人,请人帮忙去查呢?”
武承肃笑着安慰阳筠,说此事不必操之过急。
“东宫与外头早不能互传消息,丁淼如今又被看得紧紧,丁森那边我也安排了人盯着,一时半会查不出来,倒也没什么要紧。”
阳筠拿眼觑着他瞧,半晌后忽然一笑,先躺在床上,不再理他。
武承肃轻轻叹了口气,佯装不懂她的心思,也跟着躺好。还没撑过一炷香的工夫,他便沉不住气,把阳筠轻轻揽在怀里,一面摩挲着她的头发,一面轻声安慰道:
“此事涉及太多,许多事远比你我当初想的复杂,并不只是牡丹饼一桩。我不愿你忧心,许多事我也怕提起,甚至不想让人知道,因此才让人慢慢地查。你放心,这次我定要查个清楚明白,否则此生终究难安。”
阳筠自然知道他所指为何。她本想与他分享如今的线索,然而见武承肃如此关怀体贴,又听他说当初的事他不愿提起,阳筠只觉心口一酸,把话又咽了回去。
也罢!就等他什么时候想说,自己什么时候再提罢。
有他在明处偶尔查查也好,吸引了多少人的注意,自己在暗中这些小动作反倒没人会留心。
如此想着,阳筠伸出手臂去,紧紧环住了武承肃的腰。
七月、八月无事,不过是中元节与中秋节。
中元节时,燕国照例以盆供僧,武岳命国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法事,给战死沙场的将士们超度。并说替小公子祈福,比往年多供了两卷自己亲手抄的经书。
钱皇后自然不能落下,也多抄了一卷,与武岳的一齐送到国寺供奉,说是为了小公子能平安长大。
武承肃与阳筠倒没什么,还是按照旧例抄了经书,并未因为武岳抬举瑄哥儿便凑热闹,跟着多抄经书。
八月中秋宴,与往年也是一般,在旁人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然而这一年对阳筠来说却是不同。
去年中秋时她险些丢了性命,今年她不仅安然无恙地坐在这里,更能时刻见着阳筱,让阳筠实在忍不住感慨。
阳筱也觉得高兴,虽然武承训那人不讨她欢喜,可如今能常常见着姐姐,她也就知足了。
七月初,阳筱才写好了书信,当天就递了出去,让人送去高阳给阳曦。因走的是官驿,信件到高阳一般要两三个月,如今不过月半而已,想来阳曦还未收到。
阳筱算算日子,或许重阳日书信便可到高阳。
也不知高阳会掀起什么风浪,若闹出些大事来,左不过十一月里,最迟也是在年内,她就能知道了罢?
想起去年中秋还在高阳,与高氏等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如今她却铁了心要算计高氏,阳筱竟忍不住感慨。她倒不是为高氏伤心,只是念着阳楌等人,想到此事势必会殃及他们,难免有些伤怀。
无意抬头时,视线与阳筠的正碰上。
阳筱心虚,眼神不禁闪烁,迟了几息工夫才记得要笑。
阳筠跟着微微一笑,心中却不禁一紧。筱儿那般出神,多半是打什么主意,也不知她方才盘算些什么。
总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