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南方在损失、北方在挫折(2/3)
后向甘思方向请求朝廷的支持和安置;还有一支要南下天竺,那里总归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只剩下最后一支坚持要留在高原,要以死固守历史的荣耀。朝东的人最多,朝北的人最少;林尽鸟飞散,只落了个大地茫茫,或许几年后就会有人又再次繁华在这片古老的高原上。
移民在不断的填充东海国的人口,古人在不断的逐渐转变为近代人,时代和人心的残酷剿杀着无尽的人口,然而并非是每一个紧跟东海国的公民都能享受时代带来的力量,依旧有许多公民葬生在东海国工业化新时代的参天大口中。
古人应对时疫的办法主要是封城和屠杀,但更多的是封锁城池任其自生自灭;封建国度极少有庞大的人口迁徙,所以应对时疫的方法只能是封锁,然后依靠自然去消弭时疫;但是东海国已经不能纯粹的这样做,因为东海国开始初步走向近代化了,工业化就必须要有庞大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所以应对时疫的方法除了封锁和防疫外只能努力去寻找治疗的方法,但那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盛夏的日光普照在关东府的大地上,流感的疫情最终还是在辽阳南最终消失,然而秋季会不会再出现?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着所有的人。
北方两府一厅的矿山和筑路苦工被清理的后果就是矿业开采的停产,于是大量的公民开始开进矿山,劳力的急缺只能用机械力填补,于是工业司的主要工作方向有开始了剧烈调整,海量的电力和机械飞速的铺向矿山,更加的刺激了机械工业化的步伐。
库存的煤炭和铁矿石库存在急速的消耗后开始新的开采,只是开采的工人由异族苦工换成了东海国公民,开采量只是过去的一个零头,但是开采的效率在翻着翻的往上长。
两府一厅的轻轨和重轨铁路修筑暂时被叫停,因为完全的缺乏劳力;而南方舶来的矿石原料已经没有,因为吕宋东南铁矿还没有恢复,恢复的时间遥遥无期。
傅宁向往的先积淀机械工业的产量、再积淀提高机械的质量这样一个规划现在也因为工业原料的缺乏而不得不暂缓,一时间对机械化量的追求只能临时转变到提高机械的质量的方向上来,于是各种车辆、钢铁机械的产量急速下滑到极点,但是车辆品种、型号、以及机械的种类却在飞速的增长。
大量钢铁高炉在逐个的熄火,大量的工人转变成了其他的工种,矿工、车床工、修理工,又或者是教师或采矿匠师。
百分之百的就业和学习制度依旧在进行,各种机械和车辆、设备的故障率都在急速的下滑。
衣食方面早已不再缺乏,住房方面还在增加面积,畸形的工业终于开始完善所有的细节,逐渐在脱离一刀切的模式,于是对技术研发方面的审核权利开始逐渐的下放,自主设定研究方向的申请急剧的增多起来。
东海国人的坚忍和奉献精神在一场流感疫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对傅宁来说那却是历史无尽的朴实和沉重。
东海国其实完全是一个移民的国度,琉求府最早的移民来自于粤闽浙,瀛洲府的移民来自于高丽和关东的汉人,而后高丽府和关东府的汉人与来自于鲁豫直隶等地,大漠府的人多来自于漠南蒙古,吕宋府、南极府、安南府的人也全是移民,因此实际上整个东海国的人几乎全是由移民构成的。
民众在迁徙,从而构建东海国的民众主体,而后又有一些少数民族以及荷兰人和少数欧洲人转变为东海国公民、从而又构建成为东海国的少数族裔,汉化成为新的汉民和公民;
古代人迁徙过来逐渐转变为东海国的近代人,氓和流的农民逐渐转变为东海国的新式农民、工人、匠师、学生、教师、军人、等各种人口;
东海国坚持百分之百的新式教育和百分之百的就业政策造就了时代的剧变、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疯狂的打造出一个强悍的东海国,然而掀开这样一个过程,却是无尽的杀戮、以及民众们无尽的艰辛和付出!
傅宁很清楚,而且情报司也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朝廷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存状态是无比艰辛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处于赤贫的状态,大部分的佃农要承担五到七成的社会赋税,半年粮食半年糠,春荒是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多依靠红薯或者野菜糠麸去支撑到夏收;
每年的秋收后总是粮价最低的时候,而第二年的夏收前又呈现翻倍的价格,一些地方若遇到自然灾害,春末的粮价常会是丰收时的数倍!
大部分佃农的家产不过是一个土坯房子,两个大木箱子、三两个桌椅板凳、正堂供奉一个香案、屋里再加上锅碗瓢盆,这就是一般佃农的所有财产,而且这种佃农的数量还占有了朝廷社会人口总数的半数以上!
尽管如此,对于历朝历代来说、当前的大英朝廷依旧是封建时代最好的历史时期,处于空前的繁华荣耀时期,支撑起无数的勋贵士绅,汇聚成庞大的大英朝廷;如果不是有东海国的突然出现,那么大英朝廷依旧是这个红楼世界上最为强大、而且最为繁荣的国家。
对于东海国的人来说,原先大多是迁徙的流民,有幸或者不幸的来带了东海国,终于摆脱了原有的赤贫,然而时代的巨变依旧给无数人带去了牺牲,流感的灾难,不过是无数艰辛中的一个小小灾难罢了;
古人的艰辛、也从未从艰难中逃脱出来,只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