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稳固江东(1/2)
孙策死去之后,江东迎来了一个低潮期,这个时候孙权在张昭、周瑜、虞翻以及远在许昌的张纮等人帮助下,最终成功的稳定了局势。
【张昭扶权】
作为当时孙吴集团的核心人物,孙策实际上为自己弟弟孙权留下的托孤大臣,张昭虽然一开始不认同孙权,但孙策再将孙权托付给他之后,张昭依然是尽心竭力,帮助孙权稳固了江东基业。
当时孙权年少,刚开始统领国事,他的母亲吴夫人为此很担忧。便接见张昭及董袭等人,询间江东能否保得住,这时候董袭就回答说:“江东在地理形势有山川险阻可以凭固,而讨逆将军做为贤明的州牧,对百姓有过恩德。讨虏将军承袭基业,上下齐心听令效力,张昭大人秉政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做为爪牙,这正是据有地利、人和的时候,绝无什么可忧虑的!”大家都为因为董袭的话感到振奋。
孙策去世后,张昭即向朝廷上表,又给各属县发公文,对江东的内外将校则令他们各守其职。当时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作为继承人,重要的是能继承先辈的遗业,使它昌大兴隆,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盗贼占山蜂起,孝廉你怎么能卧床哀伤,与常人那样去放纵个人的感情呢?”他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
孙策去世,把军政大事托付给孙权,孙权痛哭不已。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是哭的时候吗?即使周公所订立的丧礼,他的儿子伯禽也没有遵守,并非他想违逆父训,只是由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而已。况且如今奸诈犯上的人竞相角逐,豺狼当道,你却要发泄个人的悲痛,顾念礼制,不啻在打开门户,招引盗贼,这样作并不能说是仁啊!”于是改换孙权所穿的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察军营。
在《三国志·张昭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孙权因为悲伤而没有过问政事,张昭就对他说:“作为国家继承人,重要的是能继承先辈遗业,使之昌大兴隆,以建成伟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盗贼占山蜂起,孝廉您怎么能卧床哀伤,与常人那样去放纵个人的感情呢?”于是他亲自将孙权扶上马,侍卫随后列队而出,这才使众人心里感到有所归靠。张昭又成为孙权的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任。
在孙权继位初期,张昭对于孙权的辅佐是极为重要的,但除了张昭之外,其他人的努力也不可以忽视,当时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坚守地方的虞翻】
在地方上,也有虞翻等人坚守。
当时虞翻任富春县长,孙策死后,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说:“恐怕邻县山越部族或许会有奸人作乱,我们都远离城郭,必然会招致不测。”于是留在任所穿着丧服守丧。各县都仿效他的做法,都得以平安无事。这还使得孙暠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
据《吴书》记载,孙策去后,由孙权掌控大权,当时的定武中郎将孙暠,是孙策的从兄,屯兵乌程,整顿兵甲,欲乘时自立,遂兵向会稽。但会稽地方以兵自守,等待东吴统治核心的命令。
另据《会稽典录》记载,当时虞翻对他警告:“孙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统摄。重兵已围城固守,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孙暠最后撤退。
【远在许昌的张纮】
孙策在去世之后,江东不稳,此时曹操也有了乘虚而入的心思。当时曹操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这时是张纮对他进行了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让他回到了江东。
孙策去世后,江东局面的确不稳,曹操如果此时南下,不失为一个良机,曹操虽然最终听从了张纮的建议,但实际上曹操本人是非常喜欢趁火打劫的,早在徐州陶谦死去,刘备替而代之的时候,曹操就有夺取徐州的心思,后来袁绍去世不久,曹操更是大举北上,一路打到了邺城。
所以当时曹操没有南下趁机讨伐孙权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张纮所说的不道义,奉行“趁你病,要你命”原则的曹操是不吃这一套的,曹操没有南下的主要原因和当时陶谦死后没有讨伐刘备类似,曹操当时的外部环境不容许。
当时曹操刚刚结束官渡之战,取得了对袁绍的关键胜利,但袁绍集团还没有被消灭,袁绍本人也没有死,依然是曹操的最大威胁,所以当时曹操的首要目标还是北方的袁氏集团,另外曹操就算南下,也未必打孙权,因为荆州的刘表对于曹操的吸引力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完全没有必要再树强敌,相反,曹操如果此时对孙权拉拢的话可以让其帮助自己制衡刘表,这样刘表对曹操的威胁就会大大减少,对于后面曹操想打袁氏还是想打荆州都会很有益。所以曹操甚至愿意放张纮南下,对孙权表示自己的善意,当然如果张纮能劝孙权归顺那更好了,就算不行,曹操也没有损失。
【江东稳定】
孙权继位后,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