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第三十二章 抗华榱(2/3)
将我越王府一把火给烧光!这种冥顽不灵的人,等明日上了刑,就知道本王怕他不怕!”他胸口急喘,自小被兄长父王捧在掌心里,几十年一直过得顺风顺水,哪里受过这等堂而皇之的挑衅!
元氏撑起身子,道:“王爷不可!令介玉是三品大员,上不得刑啊!”王府水牢里关着的都是最顽固的囚犯,她只去看过一次,就吓得好几晚睡不着,巡抚的身后是整个朝廷,要是动了他,可不是置南安于水火?
盛伏羽扶着床沿坐下,不经意发现元氏满脸痛苦,心知自己刚才失态,忙高声道:“来人……”
元氏止住他,强笑道:“妾身无事,王爷消消气。”
盛伏羽看着妻子难受的模样,对令介玉的厌恨又添一层,将她揽到怀里道:“爱妃,本王做事有分寸,莫担心。”
元氏温顺地点点头,柔声道:“王爷最近火气旺,妾命人炖了杏仁枇杷粥,待会儿给王爷送到书房里。”
盛伏羽叹道:“还是爱妃贴心。这些年都没怎么陪过你,真真疏忽了。”
元氏清眸一亮,随即又暗下来,低声道:
“西院张美人近日脾胃不适,我寻思着她可能又是有了,叫了医正过去,这会儿正问着呢。”
盛伏羽大喜道:“真的?”
元氏轻轻颔首,心中酸涩。她膝下无子,王爷一共四子二女,再添一个于她已无区别。但王爷高兴,她便也要强迫着自己一起高兴。
盛伏羽站起来,在房内左右踱了几圈,由喜转忧道:
“唉……繁京在南安的布局眼线本王至今没能摸清,这令介玉若是动了,那位不说立刻举兵南下,也必定记下一笔。若是不动,本王又无从钓出线索,光凭他那一张嘴,本王便可当场一剑砍了他!”
元氏出身大家,对夫君的公事不太过问,却也从小沾染这些官场朝廷之事,劝慰道:
“王爷本是一时心急,怕手下尽数被帝京知晓,才将巡抚带回,国中传言巡抚平安抵京,王爷不必在这事上……”
不提还好,盛伏羽手上的壶子重重往桌上一磕,道:
“你懂什么!削藩之意那位是早已有之,什么巡抚抵京,那是正大光明地告诉本王他开始下手了!本王得了名册被拿走的消息来不及布网,当时只好把令介玉这尊佛给请回来,他在南安九年,虽深居简出,以他的能力要是回京,还不把本王的封地闹得天翻地覆!”
元氏低了眉,手上继续缝着密密的针脚,不再说话。
盛伏羽好不容易找到了发泄口,愤愤道:“将他软禁在府中确实是我一时心急,没有想到后果,但之后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他回京,于我有害无利,他留在南安,我逼一逼,兴许还能得到些消息。迟早要有翻脸的一日,他盛云沂先做了,本王这么多年的筹谋,难道还不及他一个无知小儿?”
元氏乍听他唤今上名姓,不禁吓了一跳,道:
“王爷……”
盛伏羽凤目微眯,沉浸在思考中,喃喃道:
“看样子他是知道了全部名单,追查贪腐长线的圣旨虽然没有直接写上本王的名字,几个府尹却是保不住了……”
他带着薄茧的手指在梨木桌上虚点,从下移到上,南安,祁宁,原平……最后在京畿的位置画了个圈。
盛伏羽转过头来时,已换上一副谦谦君子的笑脸。
元氏跟了他二十年,他的一举一动都了然于心。他进屋来暴跳如雷,这会儿又和风细雨的……她默默望着他,王爷已经不年轻了,年齿渐长,脾气也阴晴不定起来,而自己待他一如刚嫁进王府时。
他温和地说道:“阿絮,你堂兄近来在朝中境况如何?”
元氏一针扎到了指尖,一滴血珠瞬间冒了出来。
“怎么这么不小心。”盛伏羽皱眉道,“疼么?”
“不疼。”她笑笑,又道:“王爷问堂兄做什么?”
盛伏羽话里带了几分歉疚,对她道:“阿絮,当年并非是我不愿帮忙,实是自身都难保。我虽待你不如别人——”
元氏打断他的话:“王爷在说什么呀,妾不觉得王爷待妾不好。”
她笑得像当初一样天真纯朴,还是乌鬓红颜,只是眼角在岁月里生了些细细的纹路。
盛伏羽一滞,道:“阿絮,五年前皇后驾崩,元氏势力大不如前,但我明白你堂兄手下还有些人。”
元氏眼睫低垂,咽下喉间苦涩,道:“是。”
九年前父亲临终,四年后长姐又去了。今上刚继位就在朝堂上打压先丞相一党,权倾一时的元家在一夜之间退出京城,直至去年,才有外任的族中地方官考满回京。可谓树倒猢狲散,荣耀是回不来的,如今只求平安却也不行么?
“巡抚被我们拘在南安只是权宜之计,我需要有人在朝中替南安传达一个消息。”
元氏全族去国时,盛伏羽何尝为元氏说过一句话?她那时心都凉了,本以为五年过去自己能忘记一点,但眼下他竟又提起此事。她浑身一颤,像被火舌舔了一下,恍惚中听他道:
“你族兄的位子不高不低,处事又左右逢源,说话比一般人方便得多。我思量着让他打点几人,那几人官不大,都以清流自诩,到时帮衬几位扯到案中的官员会方便些。”
元氏秀眉微蹙,抬眸道:“王爷,长姐临终前曾以书信告诫族人,不能再牵涉这些事了。妾身的堂兄向来听长姐的话,在外七年,此次回京甚是艰难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