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篇之羲和(1/4)
羲和,中国的太阳女神,东夷人祖先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1汉语词汇
基本信息
词目:羲和
拼音:xīhé[1]
详细释义
(1).羲氏和和氏的并称。
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
《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1]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渊。羲和者,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
《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注:“羲和,日也。”
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馀耀。”
(5).王莽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
《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
《后汉书·鲁恭传》:“祖父匡,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1]
2人物介绍
羲和,中国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日御的。
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牞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
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
羲和在古代神话中最早是上帝的妻子,是生太阳的女神(见《山海经·大荒南经》)。又因语音之变,分化为上帝妻娥皇、常羲二女神(见《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娥皇又演化为舜妻(见《尸子》、《列女传》);常羲则为生月亮的女神(见《大荒西经》),又变为羿妻,最后仍飞回月宫为嫦娥(见《淮南子·览冥训》)。随着母系进入父系社会,羲和由生太阳的女神演化为太阳本身,又成为太阳的驾车者(即日御,见《离骚》、《天问》等)。及至由神话降到历史中,羲和、常羲两女神,便由日、月的母亲,变为黄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两个男性官员羲和、常羲(见《吕氏春秋·勿躬》、《世本》等)。再继续演化,羲和由黄帝手下一人,变为尧手下司天文历法的二人或六人(羲氏、和氏,及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我们的先祖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这在全国众多的老母庙中尚不多见。
郭沫若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夏于东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贞,竟于东母,九牛”,“贞,夏于东母,三牛,又”等记录。可见商代“竞于东母”的祭仪十分隆重。竞,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释之为“会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为火进行祭祀的意思。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卜辞中的“东母”指太阳。丁山先生认为“东母”是日神的别名,当为生十日的羲和,亦即太阳神。“夏于东母”即以火祭日。
日照地区的太阳崇拜习俗以天台山下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广泛。
对于老母庙的历史,清朝王陨在《天外来客—陨石收藏录》中记载:“日照陨:沂州府日照县南40里石盆山。《淮南子·览冥篇》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