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篇之大羿(3/3)
上也是能找到根据的。古代学者大都抱有这种看法。高诱注淮南子(俶真篇、泛论篇)已屡辨之,郭璞注亦同高诱的说法,所以二者实殊不宜混同。事实上,有关羿的描述,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帝尧时,一个是夏朝。
先说帝尧时的羿。这段记载详见《淮南子》《山海经》。
《淮南子》的说法是:传说帝尧的时候,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出来祸害人民。于是尧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这里的羿有以下几件伟绩: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可见其本领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显然是十分高强的。
《山海经》中,羿的描述与《淮南子》大同小异,但它描述的羿的这些功绩是扶下国,乃帝俊所命。可见他在当时还是受天神命来下界扶危济困的。其主要功业,乃在于上射十日。
而《山海经》又有描写,十日者,帝俊之子也。那羿射十日,必得罪天帝,推想羿必因此降谪凡间,故其后乃有往求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之事。
另外,有关嫦娥与羿的描述,在《准南子·览冥训》中也有描写。“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汉文帝名恒故讳之,故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非始于《准南子》。
再谈夏朝时的夷羿,这段记载在《天问》、《左传》中都有描述。不过其中有许多混淆的地方。
夷羿,也就是传说中的后羿,夷羿是夏代有穷国的国君,曾经起兵推翻过夏朝太康的统治,有穷国夷羿在代夏期间极度**,任用寒浞为相,但寒浞却与他的妻子纯狐私通夺取了他的王位,最后夷羿被其家臣逢蒙暗害,死在桃木棒(桃棓)下。
传说后羿的本领也是十分高强的,他射箭能够射穿十层牛皮——当然这与神话传说中的羿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过羿与后羿故事,先秦典籍即已混淆不清。如羿射封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亦有后羿射实有豕心之伯封之记叙。
而屈原《离骚》云:羿淫游以佚田兮、又好射夫封猪;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天问》于羿射河伯、射封豨二问之后,又云:浞娶纯狐,眩(玄)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应该都是混淆羿之神话于后羿之传说。
备注:太阳神羿
这是叶舒宪先生所写的《英雄与太阳》一本书里的推论。羿在神话传说中,首先具有的身份是太阳神,而非射日英雄。关于这点,主要体现在羿的象征上,羿字象形箭,羿又善射,弓箭不离手,还传说是发明者。而在世界范围内,太阳神的标志无一不与“箭”“善射”有关。因为太阳的光芒就是四射。
在屈原的《天问》中,问到羿的死时,屈原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鸟何鸣?之前许多学者都不了解,以为中间文字有脱漏。但是只要不把鸟和羿对立起来,这个问题就好理解了,而且古代传说中太阳中有个三足乌,传说三足乌解羽,太阳就落山,所以西方有个羽渊传说是太阳落山的地点。
(有关太阳神羿的论述详见《英雄与太阳》,毕竟是推溯论证,仅供参考)
10羿氏溯源
羿源出:
始祖为夏代的后羿氏或射日英雄羿
家族名人
羿忠
明代湘阴人,洪武(公元1368-1398年)初年为遂宁知县,有异政。
后羿
相传为唐尧时人,善射。时时日并出,草木枯焦,羿射落九日。后得西王母长生不老之药,其妻嫦娥窃吞之,奔月为月神。传说羿姓乃后羿之后。
地望分布
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羿家庄[1]
山东单县一带
黑龙江哈尔滨
沈阳苏家屯
湖南澧县
湖北监利等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