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2/3)
值的可能,这个城市的潜力就是无限的。而钼矿会升值吗?相信熟悉国际市场的贵集团,能够很轻易的得出答案。”用指尖搓揉着自己的拇指,马总虽然默不作声,心底却着实有些意动。这一步就目前来说,实在是太早了,毫无快速盈利的可能,但是如果能够稳扎稳打,却不失为一份长远的基业。
更重要的是,远扬集团和这位陈董的决心是无需置疑的,他也会为了这个大框架洒下很多金钱,那么前期投资集团甚至不用花费太多成本,只是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援助,就能拿到不少公司的实际股本,等到这只母鸡开始孵出金蛋时,这些微薄的投入就会变成真金白银,带来绝大的回报。就像之前说的,投资集团毕竟是玩金融的,他们的所有投资都是为了高回报这一个目标,超过50的利润就能让所有投资者意动,那么超过100,甚至更高呢?由不得人不心动啊!
过了老半天,马总终于开了金口,“框架是好,立意也高,但是还要看上面的决策。毕竟是‘一五’大厂,万一早早就被其他人圈走了呢?这些计划不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圈走?”陈远鸣唇边露出一丝苦笑,“我看是不会了。”
事实如此,作为和沈阳齐名的“共和国长子”,他的家乡没有赶上这次巨变,全市共有38家企业进入了扶贫序列。几年后,铜加工厂被中国铝业并购,黎明化工加入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轴承厂更是被一家煤业集团吞并……虽然这些企业在高精尖技术上依旧能够做到全国领先,但是基础工业上却全面失地。这个支撑了国家建设整整三十余年的老工业基地丧失了往日的光彩,大量工人被迫下岗,巨大的失业压力又进一步困住了城市的手脚,让它在蹒跚中一步步走向薄暮。
这种剧变,只有切身经历过,才可能感同身受。而他的父亲、母亲恰恰是这次变迁的直接写照,如果不是他早早逃离了家乡,北上打工,那么几年之后,他们一家会不会也像那些邻居或是工厂同事们一样,面对衣食不全,困守愁城的局面呢?
“这里太接近内陆了。”最终,陈远鸣说出的不是那些他曾经知道的,而是那些他这辈子才开始慢慢学习的,“周遭也缺乏煤炭和钢铁资源,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现在,光是运输损耗就要浪费很大一笔,更别提这些厂矿的规模,动辄上万人是谁都肯接下来的摊子吗?光是精简、遣散这些工人,需要耗费的资金就不是个小数目,别提都是1958年前后建厂,大部分设备也继续更新换代。柿子都是捡软的捏,这种硬骨头,肯收的恐怕不多了吧。”
马总眉峰一挑,“看来陈董也心里有数嘛,还铁了心要往里撒钱?”
“毕竟是故乡。”
这句话,就是最终的答案了。其实在心底深处,他依旧是个工人子弟,有着那股子略显傲慢的骄傲。在共和国长达30年的建国初期岁月里,正是他们的父辈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从最简单的家用设备都无法生产,工业体系一穷二白的毛地,变成了小到针线螺丝,大到运载火箭都能自主制造的工业大国,其中又耗费了多少工人的血汗和勤劳呢?
而到了改革开放后,这群曾经的脊梁老了、弯了、垮了,被飞速进步的社会一点点淘汰,落入了社会底层,成为了新工业体系的垫脚石。辉煌不再,骄傲无存,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为继,他们又何尝没有痛苦和不甘?
很多人说,这是时代变革必经的阵痛,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浴火重生。但是作为当事人,陈远鸣却发自内心的觉得,这种痛,来得太过惨烈了。
看着陈远鸣坚定而执着的神情,马总最终也不禁蔚然一叹,“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比起陈董的热忱,我们这些人真得显老了……”
“在其位谋其政嘛。”陈远鸣笑了笑,“而且今日的付出,来日也会有百倍回报的。”
马总也是哈哈一笑,对于这个“百倍”是否能实现,他自然也心底存疑。但是这位陈董以一番百的手腕他听得可足够多了,就算没法在钼矿上尽快套利,跟远扬的合作都是可以预期的利好关系,不妨一试。
“陈董的想法我明白了,也会尽快跟上级取得联系,如果可能的话,也希望今后我们两家的合作能够顺利啊。”
“哈哈,那就预祝合作愉快了。”
笑着站起身,陈远鸣握住了马总伸出的手,相顾一笑。
(本章完)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是彻底垮下来了,被同事传染了感冒,开始发烧,前两天乱塞六味地黄丸滴恶果也粗线了,肠胃出了问题,断药后肾虚又忒么复发,今天早上实在扛不住跑去看了医生,开了几服药回家吃……
嘤嘤嘤~~以后再也不敢乱吃药了qaq
这月眼看还剩十天,再坚持坚持争取全勤吧(虽然全勤连药钱都不够qaq
但是下个月可能就没法这么拼了,实在是身体一直不太好,这篇文写起来又实在太费脑,撑了5个月都快把我熬干了,以后我还是量力而为好了qaq
另外还要感谢大家的投喂,这两天网站各种抽风,大家看书都不容易啊……感冒了窝就不蹭鸟,翻粗肚皮给揉>_<
14248744扔了一个地雷
14248744扔了一个地雷
hi源儿扔了一个地雷
蝶衣飞雪扔了一个地雷
小小扔了一个地雷
哦呵呵扔了一个手榴弹
云扉扔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