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何为大义(1/2)
随着吕陟成为岭南新的主人,岭南的官场又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于吕岩的一些幸免于吕台之手的亲信重新回到了岭南的舞台之上,成为吕陟的左膀右臂。而吕台的亲信则上演了去年的一幕,被吕陟清除出岭南的官场,有的因为名声不佳而丢失了性命。这些丢失性命的人也许死有余辜,但是有的也不过是在吕台手下混口饭吃,并没有遭多大的孽,只是由于吕台当上了岭南之主之后,迅速崛起而遭人嫉妒。
现在吕陟成为了岭南新的主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会给岭南的政坛带来新的人物。其中有很多的就是吕陟自己幕府之中的门客,他们跟随者吕陟发家,也将分享吕陟成功的果实。这一点其实在这个时代屡见不鲜。岭南是如此,在潇湘之地的张建锋手下的一批文臣武将当年不也都是跟着张建锋的人,而不是跟着邓师道的人。现在张建锋牢牢的控制邓师道的地盘,而且这么多年来的征战,张建锋的地盘也扩大了不少。
张建锋拿下桂州等十三州之后,回到了潭州。这一次可以说是用很小的代价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收益。张建锋也是自鸣得意,而且新的一年又得到了楚王的头衔,自然的锦上添花。不久之后听到岭南再一次发生动乱,吕台死了,吕陟继位,现在的岭南如同一盘散沙,暂时不会有夺回失地的能力。张建锋的压力减轻不少,更是喜上加喜。在天下诸侯之中,张建锋现在最想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了保境安民。
倒不是说他不想开疆拓土,只是他的实力也已经无法再去开疆拓土了。他处于四战之地,谁都想吞掉他这块肥肉。保住这块地盘是第一要务,趁别人之乱打家劫舍,抢占地盘是其次的。这个情况对于这个乱世之中各个政权的君主而言都是如此。无论是靺鞨的大燕皇帝郝连珏,中原的大齐皇帝李义桢,江南的明宏昌和崔吴实际上的掌门人陶威,闽地的刘信臣,荆湘之地的卫石与张建锋,岭南的吕陟。
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那就是西蜀。倒不是在西蜀的大雍皇帝郑弘想要做什么,而是大雍的丞相周庄念念不忘恢复中原,重振大雍天下。虽然他的第一次北伐损失了不少的军队,但是很快他又招募了不少的士兵,又再一次集结了二十万的大军在梁州集结。这二十万大军全是西蜀的棒小伙子组成的,也全是西蜀的壮劳力。这些人被周庄征调来当兵,田间地头顿时少林二十万青壮年,对于西蜀而言这或许不是一件大事。
在这个年头,各政权所养兵力的人数往往接近他所能养活军队人数的上限。中原现在就有数十万军队,崔渭也有三十万,明宏昌也有二十多万大军,刘信臣有十数万,卫石三州之地也有五万军队,张建锋有和吕陟也有十万大军。蜀地富饶,掌握二十多万大军不是养不起,但是除了西蜀,其余的政权现在更多精力在于内政而不是军事,但是周庄的政策是以军事为先。为了恢复中原,为了让大雍重新统治天下,周庄依靠的就是蜀地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蜀地养活二十多万军队,许多的官吏,还要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这个战争是周庄主动发动的,以西蜀抗中原,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周庄的一意孤行,天时地利人和并没有到齐。现在的周庄又在看着地图,寻找出兵的地点。哪里才是他进兵的绝佳地点。自从周庄第一次北上之后,关中与陇右就集结了李义桢的大军,不下三十万众。虽然这些都是新招募的军队,但是李义桢手下还是很有一些人才的,因此关中陇右的新兵经过一年的训练,也算训练有素。
当年他曾经对郑达说过如果要北伐,最好可以控制蜀地之后灭了大诏国,同时最好再拿下荆楚之地,这样就有了一个后方和前进的基地。但是现在周庄却没有去完成他当年的计划。大诏国现在有高善政,荆楚之地则在张建锋,卫石,还有李义桢的手里。现在是不是不应该去拿关中,而是声北击南或者声北击西呢。周庄也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打着光复大雍的旗号,光复中原自然是第一步,而不像郑达为蜀王的时候,可以以讨伐不臣的借口。
现在大雍最重要的就是光复中原还于旧都。旧都在关中,那么北上拿下关中的京兆府,那是大雍的首都,郑弘在那里当皇帝才是名正言顺。因此最后周庄选择北上这条难度大,成功率小的事情,但是一旦成功就可以占据优势,占据这最可能一统天下的优势。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周庄必将上下而求索。周庄将有限的兵力握在自己的手中,窥视着北方,窥视着李义桢。周庄被自己的师傅伍迪清说是一个王佐之才。
但是伍迪清说过周庄虽然是王佐之才,但是也说过周庄也许生不逢时。因为乱世之中,大义早已经在人们心目之中淡漠。什么是大义,忠君爱国,又如何忠君爱国。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他最大的问题。忠的是什么君,爱的是什么国。到底道义在哪里。都说要忠君爱国,但是王朝总是在更替。在一个乱世,王朝更迭之中,什么又是对的事情。周庄也许太认死理了,他在他身上压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自己的大义是不是符合这个时代,这个问题周庄从来没有想过。他从小读的书,学的理,都是告诉他一个事情。他应该忠于大雍王朝,忠于郑氏王朝。因此他就必须北伐,不顾一切的北伐,用尽他所有的智慧与精力,直到生命的中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