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六章 :等待横财(2/3)
师之类的例子虽然多,但并不是太普遍n所以华东政府在招收公务员的时候,则很多时候重点考虑那些通过自我努力学习而具备一定文化的群体。
由此华东政府在这几年成功的树立了一大批的典范。
有了这些成功的典范,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浓重的社会学习风气。
在工地上,到处能看到捧着扫盲字典在那里苦读的工人,工作闲瑕之余,他们大多都是捧上字典。
同时还能在工地上看到很多工人在请教其他工人,同样也有很多热心的工人在教一些初学者拼音之类的。
工地上甚至是到处都贴着一些拼音图。这种学习风气是会传染的,因为当前这个社会,只要有文化,肯努力,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那些抱着无所谓心态的人,是会遭到周围人群的鄙视的。
若是老人家还可以说无所谓,但在很多老人家都开始自学的情况下,年轻人若是不狠下心来学习,那么甚至连老婆都娶不到。
当前姑娘家择偶的普遍标准就是问一句:“你拿到文化证了吗?”
文化证是自学者在通过考核之后所领取到的证书,他即不是小学毕业证也不是初中毕业证,但却是通往许多领域的通行证。
很多领域没有文化证就是进不去。
没问文化证的话,如果不学到一些不需要文化的手艺,那么大多都是做苦力的料,虽然现在苦力的日子也不错,但起码人家姑娘家的面子上不好过。
而那些拿到文化证的就不同了,就算是还在当苦力,但却备受青睐,一提有文化证,人们都是肃然起敬,这是潜力股啊!有一飞冲天的潜质。
社会的需要性远比其他任何东西的动力都要强大,但这个社会普遍需要文化时,那么人们对文化学习的热情也将变得无比高涨。
这种风气不是永远存在的,当中国完成了文化普及之后,这种风气也将成为历史。
当前中国需要这种风气,这可以为中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技术工人的缺乏,当前中国请了大量的国外技工,其中以德国技工最多,这都是中国人才缺乏的表现。
如今中国虽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迹,但由于文化普及程度的制约,经济发展的束缚是存在的,而且是明显存在的情况。
如果说此时中国的国民素质很高,那么夏钧有能力让中国的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赶超美国。
但以如今的这种水平来说,中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还缺乏足够的底蕴。
这种底蕴雷要用时间去积累。
因而很多时候夏钧都是把积分投入到农业中去,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让中国强大起来。
当前世界上很多工业国家的工业产值甚至不如农业产值,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他们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
而中国同样也是如此。
这证明农业在这个时代的全球,还是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的。
虽然农业无法完全转换成战争潜力,但此时的中国并非是没有工业之下的农业,战争潜力问题并非问题。
同样农业也是打压其他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个时代的农业占经济比重较大,用农业去打压其他国家的经济的效果自然很好。
今年的工业增长速度的极限也就是那么多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从国外招揽人才又没有大环境。历史上苏联能够获得大量的人才,那是因为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但现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想要获得大量的工业人才是没有太多办法的。
所以今年华东政府决定将那些用不掉的财力集中投入到农业上去。
经济作物是一个对人力、财力需求量比较巨大的领域,而且很多经济作物都是得过了一定的周期才能有效益的。
就如同种果树,很多水果树都得四五年后才有产量,有的甚至更往,有的经济作物甚至要等上十几年才能有效益。
此时中国所面临的不再是没钱的制约了,而是没有足够人才的制约,钱还会没有,此时大发战争财,全都是横财。
此时的政府多钱,民间资本也多钱,不过最多钱的还是华东集团。
华东集团的财力之大,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集团能发展到这样庞大的程度。
钱多得没地方投入,很可能会流入股市、房地产,造成热钱的现来
虽然这个问题还未暴龖露出来,但以华东政府的调查来看,虽然现在国内的投资项目很多,但跟不上钱增多的速度。
如果说工业上有足够的人才那还说能够跟得上速度,但现在显然没有那样的增长条件。
所以扩大农业上的资金投入,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农业是消耗产业,同样也是向工业领域提供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经济作物,第一年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能够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方面的坚实基础。
在经济作物上的投资,除了在国内可以投资以外。
经过农业部和统计局的联合预估,在未来一年之内,中国可以在经济作物和特种养殖上投入大约五十亿元。
这还不算是粮食作物以及普通的养殖业上的投入。
夏钧平时的生活逐渐规律起来,政务上他基本上都放手给李诗婧以及下面的民主机构,此时的华东政府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