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政变:东院(2/3)
益集团”很不满,他们在李肆的劝导下,都只是埋头得实利。之所以这几年没怎么发声,是李肆从官面,从殖民,从实业等各方面划出了宽裕空间,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但眼看金融即将席卷一国工商,而工商总会要借西院,限制皇帝,多半也要找他们麻烦,他们很不乐意。接着段宏时带着陈元龙来了,陈元龙这老头之前隐居乡里,教书为业。段宏时写《南明史》,也把他拉了进去,渐渐对这一国新政有了认识。眼见一国气候大成,却忽然蹦出来个西院,陈元龙顿时揣了一肚子的火,也顾不得以前不仕此朝的决心,扭着段宏时,要以布衣之身进谏。
陈元龙指着李肆的鼻子就骂:“陛下早前与万民相约之言,莫非都是虚的?既是要广开言路,引各方利害相关之人共管,怎么独独少了民人?莫非这一国,仅仅只是陛下,朝廷和工商总会一千来家之国?陛下,你昏聩啊”
李肆心说这进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陈元龙还在说:“陛下在县乡设立公局,难道就只是摆设?陛下之前所言,这一国乃是万民之国,民呢?我怎么看不到?”
陈元龙一叫唤,本就有些意见的men下省也跳腾起来了,而各家报纸随之起了鼓噪,开始将矛头对准工商总会,让正漫步云间的工商总会那八十四名代表所组的“议事局”惶恐不安。
犯了众怒了……
梁博俦心说,我所料果然没错,这皇帝好狠他就是等着这个时刻的吧,肯定的之前故意低头,就是为的掀起民意,借各方民意,要向他们下刀
沈复仰见着他发青的脸se,哈哈笑着安慰他:“别想多了,这一国可不仅仅只是官家和咱们的国,不仅有三千万民人,地方还有那么多小工商,更要紧的是,还有众多读书人。咱们跟官家讨价还价,他们也动了心。”
这话倒是说中了局势,但眼下这形势,似乎有惊涛骇lang的迹象,“议事局”里,不少人都开始动摇。
韩yu阶也不顾自己身上带着“皇帝耳目”的嫌疑,沉声道:“如今之事,有进无退不妨告诉各位,设立西院,是官家既定国策,咱们可不能在这紧要时刻,扯官家后tui”
众人都问,那其他方的汹汹民情,到底该怎么应对?
韩yu阶道:“无非是西院之制再改,将其他方人马也纳进来。”
众人沉默了,这是折中之举,仅仅只是从工商总会一千多人里,推选十五个院事,这很简单,而且总事还在工商总会里,他们能单纯地以大工商的角度来看金融。但若是西院大扩,利害就分布得太散,太复杂了。
梁博俦又发挥了超级酱油的品质,低声道:“既有西院,再多一个东院也无所谓嘛。”
他镇定下来,已是明白了此事的根底,这就跟作生意一样,本是两家谈,现在多了无数人。将那些主张不同的人纳入自己一家,嘴太杂,不如让他们再自组一家,变成三家来谈。
梁博俦之见并非他独创,雷襄在《越秀时报》上明确提出,既有西院,就该有东院。金融之事,不能为一方独揽。
雷襄的评论ji情洋溢,最早皇帝向他jiao代股票风bo的根底,他就隐隐料到皇帝的谋算,现在西院出笼,应证了他的猜想,也将皇帝在此事上安排的脉络显现得再清楚不过。
所以他自信得都没再进宫跟李肆求证,径直建言,要朝廷设立东院,跟西院一道共管金融之事。此文落笔时,他还埋了个很深的线头,暗示这两院未来可不仅仅只是监管金融。
李肆的谋算,到此时其实已经暴lu无遗。贤党和道党的读书人已经联想到李肆开国所言的《皇英君宪》,想到了他所说的此国为万民所开的宣言。这东西院,已经蕴着将国事jiao托跟利害直接相关的人等的用意。现在只是金融这新生国事,未来呢?
不管是实践李肆的宣言,还是为抑制工商总会这帮大工商借西院独出一头,揽下金融事的势头,总之一国读书人都动了起来,报纸容不下这么多人的心声,就跑到无涯宫外的天坛广场去聚众呈情,眼见要到圣道四年,此时即便在岭南,气候也颇冷,可这一国却是显得格外火热。
十二月十日,李肆在大朝会上终于拍板,金融事目前确实跟工商总会关联紧密,单独设立的西院依旧维持不变。但金融事也不止牵涉工商总会,所有国人都有关联,西院之外,再设东院。
东院该怎么组建,就比西院复杂得多了。
李肆在朝会上说:“早前西院是取西家行之称,现今这东院,要蕴东家行之义,就得扩入一国之民。军人和官员,都是服务于一国,服务于万民,所以不能入。而其他人,如农人、匠人、读书人,要怎么统括,就得顺应天道,合乎民意。”
李肆这番表态,外加之前县乡公局的存在,让东院的设立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但具体办法却又将诸多争执凸显出来。
有人提议说,已经有县乡公局了,在县乡公局的基础上设立省公局,从省公局里再出东院的院事。
但他人反对说,这得按人多人少来看吧,广西不过二三百万人,广东就有一千三四百万,出同样多院事,广东人不服。
不少读书人反对说,不该从县乡公局出人,毕竟县乡公局都是当地乡绅,只埋头本地事务,不怎么懂国事。就该仿效科举,举行专men的考试,由合格的人当院事。
但贤党和道党却反对说,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