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民国总统养成记》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民国总统养成记 () >> 第51章 前情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55188/

第51章 前情(1/2)

“小姑娘,你可确定?”章道人郑重其色地问顾敏。

“确定!”顾敏回得斩钉截铁,落地有声。

“原因真的不能问?”

“不能,这牵扯到我们家的秘辛,实在不足与外人道。”顾敏为难。

“好,好,好--”

章道人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的表情苦乐难辨。

因为联想到之前顾敏的为人处世,章道人已经信了八分。

“哈,哈,哈--”

章道人笑着笑着,眼里流出了泪来。

“自从我大哥一家满门被屠后,我一直就跟着这个人。五六年来,我追着他的足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反而找到了很多被他满门屠杀的家庭。

每次,我都对着这些家庭的尸首许愿,要替他们报仇雪恨,让他们含笑九泉。可是如今,五六年过去了,我才终于找到了一点线索。

或许,当我下一次做梦,梦见他们时,终于可以有点话说了。”章道人说道。

“老脏,你是说,杀你大哥全家的那个人,和要杀我们家的凶手是一个?”广银急切地问道。

“不错。”章道人猛拍了一下旁边的石桌,将满腔的恨意灌注在这一掌上,顷刻间石桌就碎成几瓣。

“自从我大哥一家被杀后,我从未睡过好觉。每次翻身睡不着的时候,我都想问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杀我大哥他们?

我大哥不是武林中人,在家种地为生,一直本本分分,远近皆知的老好人一个。我小侄子才八岁,骨骼清奇,是个武学奇才。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将我凌虚派的内功心法学了个透彻,若是有幸能够长大成人,将来超过我,甚至突破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有可能的。可是他们一家全都被杀了,连我八岁的侄儿也没放过。

我怎么能不报仇?这个人虽然武功高强,神出鬼没,但是嗜杀如命,而且每次杀人都要屠人满门。正是跟着这条线索,几年前,我追着他的脚步来到天津,碰巧遇到他正对你家下手,所以出手相救,但是也晚了。”

章道人感叹着,久久不言,神情似喟叹,似感伤。

广银出声安慰他:“道长不用自责,虽然那人杀了我爷爷奶奶,我父亲也因此吓疯了,到底他没能杀掉我们全家,还是你的功劳。”

两人回忆起往事,感叹唏嘘,俱是伤心,不解,和仇恨。

常言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局外的顾敏反而很容易看清了关键。

“道长,照你的话说,你这次来天津,是天津再次出现了灭门惨案?”

“是的,天津武备学堂的梁督办全家被杀,血流成河。我听到消息,觉得可能和那人有关,才来了天津,恰巧遇到你们。”章道人回答。

“天津武备学堂的梁督办?你确定是他?”广银不可置信地说,神色大恸。

“怎么了?难道你认识他,和他有旧?”顾敏问。

“小姐,你还记得我之前做的那个天津武备的大订单吗?就是通过梁督办的手,他据说是从德国军校回来的,还曾经中过进士,真的是咱们大清朝少有的学贯中西之人。胸襟开阔,德行昭彰,我当时一介布衣,进门推销时已经做好被打出去的准备了。

但是他一听说咱们美华是中国人自己建的工厂,生产的还是咱们大清国只能从国外进口的洋货。二话不说就下了几千两银子的订单,还叫账房先把这笔款子拨给咱们,说是支持中国人建厂,赶走洋货,重建国货声威。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脑子里还栩栩如生,怎么突然就被满门屠杀了?一个人也没有留吗?”

广银神色悲怆。

顾敏无暇安慰他,因为听了广银的话,她的脑子像爆炸一样,疯狂地转动。

一个之前只是隐约猜测的疯狂想法正渐渐定型,变得清晰可见。

章道人大哥一家为什么被杀?因为他的侄儿是个武学奇才,若成功长大,必定能突破武林数百年来无人突破的武学顶点--天人合一境界,成为武林魁首。

梁督办一家为什么被杀?因为梁督办是清廷少有的学贯中西的军事奇才。若是他能在清朝的政坛上继续活跃下去,甲午战争定然不会败得那样惨烈。

康广银一家为什么被杀?单看广银就知道,他那个科举之路上屡试不第的老爹,在经商上面绝对是个奇才。若是他有朝一日放弃了科举做官的念头,清朝绝对会多出来一个传奇的爱国商人。

至于少卿--顾敏想起那日飘扬在烟台港的日本国旗,被日本人抓走的小七,被迫全家跳海的靳家一家……

若不是少卿因为自己的疏忽没能登船,肯定也逃不过杀的结局。他可是将来要做总统的人物。

若真是如此,顾敏觉得日本人的这张杀人名单的确够恐怖,对中国够有致命性。

再想到章道人之前的话,许多的被满门屠杀的家庭……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是英雄很多时候也创造了时事。

曹操邀刘备赴宴,手下有人认为刘备是个能与他并肩的人物,要曹操趁机杀了刘备,刘备当场尿遁逃过一劫。

若不是刘备成功逃脱,哪来后来三分天下的蜀国?

晋明帝司马昭聪慧善断,明于事理。在位期间平定王敦之乱,调和世族和侨族的矛盾,本来可以成为唐太宗那样的开国皇帝,可惜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

连清代大儒王夫之都说:“明帝不夭末,中原其复也乎?”


状态提示: 第51章 前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