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天变(1/2)
张济的后知后觉已然对局势没有了任何益处。等他发现刺客是冲着郭嘉来的时候,郭嘉已经藏在了武关“秋水”的秘密藏身地点,被发现的可能性小的可怜。
加上许褚的临变机断,给了张济等人错误的信息,让他们误以为郭嘉已经通过秘密渠道逃出城去了。面对城外广阔的区域,张济动用了数千骑兵连夜追查,都没有了任何一点作用。
其实这都怪张济自己的定势思维。他以为许褚等人能够在皆被森严的将军府闹出一场动静,能力肯定很强,出城一事也不在话下,灯下黑的结果就是郭嘉等人在城中安全躲藏,而张济等人却在城外忙碌。
三天之后,刘表的使节团与张济使节一同到达武关。刘表的使节当先便开口索要张济等人的诚意。可惜此时郭嘉都逃跑了,他们哪里拿得出人来。
没有郭嘉,刘表的使节也不敢独断,决定是否接纳张济等人,只得谴人回宛城禀报刘表在做决断。
就在刘表与张济等人扯不断,理还乱,袁术忙碌于处理扬州事物,主持对交州叛军的攻打的时候,身在成都的孙策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飞跃。
自从被刘表击败,孙策的心情一直不好。父子两人努力十余年,终于能够跻身上流社会了,可就在这种时候,所有努力化为了泡影。一家老小颠沛流离,走投无路,只能寄人篱下。
最让孙策揪心的莫过于刘焉对他孙家的态度。刘焉表面上重视他们,可背地里却指示黄权等人对孙家进行打压。
作客蜀地,没有根基的孙策只能感恩戴德的接受刘焉裨将军的任命,领着手下屯兵在成都外。每日眼睁睁看着顶头上司吴懿以各种借口调离老部下分散到其余各地,然后调其他蜀地本地将领来架空自己。
好在还有徐庶这个大才跟随他,为他出谋划策,在军中孙策才能有一些话语权,而来自政治上的打压也被化解了许多,给韩当、黄盖等人争取了一些利益。
这些时日,成都大街小巷都在流传曹操与吕布、袁遗二人摩擦不断,袁术攻打刘表,马腾韩遂二人打得火热的消息。
听到刘表被袁术打得节节败退,连大将黄祖军都被斩杀,孙策的心情终于好了一点。
“哎,这刘焉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同意我率军东进,为父报仇啊!”想到刘表与袁术一战之后,定然损失惨重,正是他为父报仇的好时机,孙策叹息不已。
“伯符!伯符!大喜啊!”孙策刚想为自己再倒一碗酒水之时,营帐外传来一个声音,紧随声响,就见徐庶掀开帐篷的帘子,快步走了进来。
“什么事能让元直你如此高兴?”见徐庶满脸喜色,孙策疑惑的问道。
徐庶到达成都后,依靠自己的过人本事,很快便在成都站住了脚跟,得封为益州祭酒,身价来了个巨大的转变,在刘焉心中的地位比孙策高了不知道多少。好在徐庶此人并不是见利忘义之辈,一如往昔与孙策亲厚。
“今日黄别驾以天子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细数刘使君毕生功绩,请刘使君登基称帝,刘使君已经答应了!”徐庶连忙说道。
“哦?刘使君要称帝了?是值得可喜!”听完,孙策表面高兴,可那一股失落却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知道孙策心中不好过,徐庶连忙道:“呵呵,刘使君称帝,那必然使用玉玺,就不能不提到伯符,况且以刘使君与刘表的关系,只能对立,到时候使君宣布刘表为****,伯符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嗯?刘表势大,使君怎么会轻易招惹刘表?”明白刘焉肯定容不下刘表,可以刘表的实力,初登皇位的刘焉怎么会为自己树立强敌。
“呵呵,刘使君是不得而为之啊!你想想,刘使君登基,作为皇室宗亲的刘表到底是承认好还是不承认好?承认了,就要行臣子之礼,遵守使君号召,不承认就是****。以刘表的实力,他会甘心吗?而没能树立威信,使君登基为帝就是笑话?所以刘使君肯定会对刘表的表态做出行动,即便是做作样子,与刘表一场大战还是不可避免啊!”说完徐庶找了个碗,给自己倒了碗酒。
想了一会儿,孙策终于明白过来,喜出望外,敬了徐庶一口酒道:“多谢元直提醒,我知元直胸中沟壑,望元直助我!”
“哪里哪里,我当全力帮助伯符取得虎符,让伯符一了心中所愿!”
三日后,刘焉准备好了登基物资,祭天登基为帝,延大汉国号,改元承安,取承袭祖先意志,安定天下之意。随后刘焉任命黄权为大司马,吴懿为大将军,吴班为执金吾,高沛为中护军,严颜为前将军,孙策为后将军,其余人等除了献帝对各个诸侯封赏没动外,都安排给了自己麾下的人。
刘焉称帝的消息传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不到三天便传到了荆州宛城,七日之内便闹得整个大汉人尽皆知。
得知刘焉称帝,刘表立刻发出榜文,称刘焉私藏国器,私窥大宝,乃是实打实的反贼,拒不承认刘焉的身份,至于其他人中,除了挨近刘焉的张鲁承认了刘焉外,其余人都没有表态,等待事情进一步发展。
刘表拒不承认刘焉,果然引起了刘焉的高度重视。他立刻下诏大将军吴懿为主帅,后将军孙策为副帅,领兵两万沿长江入荆州征讨反贼刘表。
随后刘焉又以李傕、郭氾二人挟持前天子,祸乱朝纲为由,贬斥两人为****,号召天下义士共讨。一时间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