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灭齐(21)(1/3)
田横在这种被前后夹击的局势下,很快就知道自己想要摆脱这种困局,最重要的就是要跟自己麾下的大营留守部队进行汇合。
但是,他没有想到一点,那就是现在的他才想到这一点,明显是太晚了。
因为他麾下的齐军官兵,根本无法撼动已经完成阵型集结的韩信军阵型。
在齐军发动了对韩信军后方阵型的攻势之后,韩信军的防御能力如同磐石一般坚不可摧。
……
现在的战场态势,不仅仅是对田横不利,对于韩信而言,同样也是一个挑战。
两人的部队分别就像是夹心饼那样,相互被夹击。
而且从人数方面来看,韩信麾下的军阵人数也相对较少。
但是么,从双方的战斗力而言,齐军很快就认识到,或者是说再次见识到一点,那就是乌合之众在精锐部队的眼中,完全是不堪一击。
位于韩信军西南面地区大营出击的齐军留守部队,在约莫半个时辰之后,终于发起了对韩信军的阵型攻势。
位于阵型中心的韩信,看到了齐军部队的阵列齐整度,不禁露出了一抹冷笑。
因为这些齐军的阵型,尽管不算是乱七八糟,但是从一些方面来看,这些部队明显就不是一支久经训练的部队。
因为没有人会用有些凌乱,而且很难发挥出协同作战效果的兵马来冲击他麾下的战阵。
但是么,韩信也就是冷笑一下而已,他并没有对这次作战掉以轻心。
在双方间隔三百米左右,还没有等秦军的弓弩手对齐军发动箭雨射击,齐军反而在这个距离向韩信军进行射击。
先不说双方之间的装备差距,就算是同等装备而训练度也差不多的秦军部队,也不会选择在这种距离进行齐射。
因为除了少部分强弩兵部队之外,其他步兵弓弩手在这个距离的杀伤效果相当差。
有一句成语叫做强弩之末,而这句成语的含义,对于远程射击兵器而言很多时候都是通用的。
(强弩之末又为“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也”,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末,力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极,力不能入鲁缟。”)
在这种距离,齐军大部分弓弩手发射出去的箭镞,虽然还算得上相当密集,但是真正能够对秦军官兵带来威胁,甚至是能够杀死少部分官兵的箭镞,少之又少。
甚至是可以说,这些箭镞很多都无法射入秦军的战阵当中,大部分都是落在秦军战阵南方的空地上。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秦军重步兵甚至是轻步兵都错愕了,因为他们甚至是准备打一场伤亡相当惨重的堵截作战。
而眼下这种情况,他们不得不认为,齐军真的是一支军队么?
韩信自然也能够将这个情况看在眼里,他沉吟一番,下令部队尽可能的在人员伤亡不大的前提下,维持住现在的阵型。
这一点对于蓝田大营的秦军官兵,也就是大部分都是由韩信训练出来的官兵而言,做到这种事情是相当轻松的。
而韩信这样做,更主要是打算消耗齐军大量的箭镞,然后迫使齐军进行肉搏战。
至于他阵型当中的箭镞储备,韩信认为,将近三十万支箭镞,还是能够坚持到这次作战的结束。
秦军弓弩手自身携带的箭镞并不算太多,一个弓弩手往往只是佩戴两个箭袋,而弓骑兵部队则是带一个箭袋。
刨除他们自身的箭镞,三十万箭镞的数量就是韩信在这次登船之前,聚集在辎重马车上的相应箭镞数量。
可以说,这些箭镞在加上弓弩手部队随身携带的将近十万支箭镞,这些箭镞数量还是能够让他将齐军官兵耗死。
至于齐军官兵手中的箭镞数量到底几何,韩信不知道,但是韩信认为,只要对方敢在有效射程跟他麾下的弓弩手对射,那么齐军完完全全就是自取其辱。
在张嘉师的一些想法描述当中,有一个词汇叫做有效射程。
这个有效射程原本是指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依其性能和目标种类而定,“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换句话说,就是:“打中你想打中的“,“干掉你想干掉的“。有效射程首先要保证的是精度,所谓的“超出射程“是指没有命中的把握了,但杀伤力还是绰绰有余的。有效射程是一个仅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因为“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都是人为给定的标准,跟战场的实际环境总是有所出入的。
但是在张嘉师的描述当中,弓弩以及一些远程打击器械的有效射程,主要是能够对敌军进行有效伤害的距离。
毕竟现在的弓弩,尽管在精度方面,张嘉师已经做出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对于远程打击而言,最主要还是依靠覆盖性打击才能够达到相对有效的杀伤概率。
所以在张嘉师的心中,要是算相对比较有效的命中率才能算有效射程,这一点更多是扯谈。
韩信对于张嘉师对于有效射程的描述还是很认可的。但是他不知道的事情是,真正的有效射程的定义还要严格得多,而张嘉师的描述,更多是一种简化版本。
当然,若是论齐军以及秦军相互之间的有效射程,齐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