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穿越未来之繁衍》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穿越未来之繁衍 () >> 33.Chapter 3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50960/

33.Chapter 33(1/2)

雷德、哈莱恩夫夫二人很热情,连夜帮着苏黎一起将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不说,还给长期没使用的家具、电器消了毒,最后,贡献了一张他们最喜欢的明星玲娜的海报掩盖某处墙面无法祛除脏污。

高索的动手能力很强,在雷德和哈莱恩大方地主动表示愿意让苏黎无偿使用他们家的水电后,他拆了另外一套房子的电线、管道直接把水电接入了苏黎的房子。

四个人一番忙活后,原本废弃的屋子也有了些家的模样。

苏黎原本以为流落街头的生活会很艰苦,可是才两天不到她就有了一栋三室两厅的新家,一对热情大方的夫夫新邻居,一位神秘又实用的新朋友,最重要的是,她终于有了工作,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呐!

第二天早上七点,她在闹铃声中准时醒来。

今天是她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东海院长给她排的是每周五天、每天四小时的工作表。周一、三、五下午一点到六点,周二、周四则是上午九点至下午一点。周末两天有很多志愿者去帮忙,人手充足不需要兼职。每小时10币的酬劳,当然,她没法领现金,但是可以在抚育局的仓库换取同等价值的物品。

今天是周二,她需要在九点前赶到抚育局。

苏黎揉着眼睛走进了厨房。

厨房的橱柜面上摆着一套崭新的餐具,这也是雷德夫夫贡献的。

不仅是餐具,他们俩还贡献出了一系列的生活用品,锅碗瓢盆、毛巾、毯子、床单……听说苏黎每天去抚育局上班,还搬出了一辆滑行车,附带头盔等保护装备,每一件都是崭新的。

苏黎一开始自然是极力婉拒。这不是开玩笑嘛?!帮忙打扫打扫房间还能说得过去,把她的衣食住行都包干了算是什么啊?芭比娃娃游戏么?她深深觉得自己的处境尤为不妙。

还是高索看出了她的顾虑,代替兴奋得不能自已的雷德、哈莱恩夫夫解释了一番。

首先解释的是雷德、哈莱恩夫夫为什么这么兴奋她的到来。

因为他们两个人因为“有钱人的钱不赚白不赚”坚持做钉子户将近三年,以前的朋友们有自己的生活,没空常来“坚守阵地等闲不出门”的雷德家做客,大家就渐渐疏远了,而雷德夫夫——特指雷德又是天生爱热闹,十分渴望有朋友作伴的人,对苏黎的到来自然是十分欢迎的。

当然了,热情到这个份上还有别的原因,高索猜测说,大概是因为苏黎本身很讨喜。

苏黎接受了这个解释,在她看来前面的都可以忽略不计,最后一句话能说明一切。她来到水蓝星后确实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啤酒瓶见了自己开盖。

接着,高索带着苏黎参观了雷德夫夫的家,在苏黎看来这已经不是家了,而是仓库!

不管是客厅还是卧室,各种包装盒堆积如山,除了一条“精心规划”的通道上没有摆东西外,角角落落里都塞满了东西,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包装完好的。

没事做就买东西,哈莱恩是这么总结的,越买越想买,根本停不下来!

雷德很豪气地表示,花出去的这点钱对于他们以后到手的赔偿金而言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雷德、哈里恩:别客气,看上什么就拿什么,拿了腾出地方我们才有地方放新买的东西。要他们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帮他们的忙!

苏黎再次被水蓝星人民的热情和自己的金手指给打败了,心情复杂地接受了雷德、哈莱恩夫夫一系列的馈赠。

苏黎开始准备早餐,她手上的“原材料”有之前没吃完的几斤大米,偏心的志愿者多给的一颗水煮蛋,还有昨晚上没吃完的半份蔬菜色拉。想也不用想,她直接三合一,煮了一小锅稀饭。

粥在灶上煮着的期间,她彻底地洗漱一番。两天高强度的劳作,两天晚上没洗澡,她已经臭不可闻了,如果是继续扮演流浪者还无所谓,可是她从今天起就是一名抚育员助理了,要跟孩子们时刻待在一起,她可不想做坏榜样。

清洗过后,她仔细地将胸绑了起来,她早就不用围巾了,她可没忘记前车之鉴,如今用的是收拾艾拉遗物时找到的塑形腰带,匍一穿上波澜迭起的胸口就立刻变成了一马平川。

吃过香喷喷的早餐后,苏黎出了门。她没打算用雷德他们送的滑行车,虽然他们三人都说这个车操作十分简单,但是因为她从来没用过,担心路上出事故,最后还是决定步行上班。

八点半左右,苏黎顺利到达了抚育局。

抚育局前的广场上停着几十辆大型穿梭车,全是清一色的绿色外表,车身两侧印着“抚育局接送车”,车尾则是001、002等编号。

穿着统一式样衣服的孩子们在抚育员的调配下,按年龄段分别排成了几条列队,走向不同的穿梭车。这些车将会把孩子们送到就读的小学。

昨晚上做清洁的时候,雷德和哈里恩向苏黎仔细讲解过与抚育局相关的事情。

他们两个都是在抚育局、寄养之家长大的孤儿,是最为正宗的“青梅竹马”。

雷德原本没有右手的,哈莱恩天生没有右腿、少了半边耳朵,两个人从同一间生育局到同一间抚育局,小学六年一直在同一个班,十二岁以后一起进了同一家寄养家庭、同一所中学,然后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系,几乎是形影不离地长大。

他们也解答了苏黎之前的一个大疑问,为什么街上看不到残疾的成年人。

状态提示: 33.Chapter 3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