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罗斯福的算计(2/3)
与苏俄暂时携起手来,因为他们是政治家。只要苏俄愿意出兵进攻德国,他甚至愿意向苏俄提供所有苏俄他们急需的任何援助。而且,罗斯福也相信,只要他能开出一个合适的价码,苏俄也绝对会撕毁他们与德国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只是这个价码多大才能让苏俄的独裁者斯大林动心呢?罗斯福心里没底!因为罗斯福明白,想要苏俄主动向德国发起进攻,还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要为苏俄解除后顾之忧。苏俄的后顾之忧是什么?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政治家们都明白,那就是华夏支持下的高尔察克上将领导的俄罗斯联邦!苏俄绝对不会主动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去,想要苏俄大起胆子对德国用兵,那就必须保证他在向德国发起进攻的时候,高尔察克不会在他的背后捅刀子。可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华夏做出保证。只要华夏不支持,高尔察克绝对翻不出太大的浪花出来。
华夏!罗斯福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每想到这个在亚洲快速崛起的国家,罗斯福心里总有些不得劲。尽管他与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杨寰宇之间有着不错的私交,可他总是隐隐的对这个快速崛起的国家有些警惕。在欧洲如此风云变幻的时候,华夏的态度始终很暧昧,没有对交战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表现出自己的倾向。
如果一定要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去琢磨的话,似乎华夏对德国的好感要多一些。因为华夏正在和德国做着一系列的交易,把德国驱逐的那些犹太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技师们大量的收入怀中,同时又向德国进行各种贸易,包括先进的坦克飞机等军事技术和油料、钨、镍等各种战略物资。
甚至在某一瞬间,罗斯福都在想,若不是德国与华夏的宿敌日本结成了同盟的话,华夏没准会加入与德国的同盟中去。真要是那样的话,欧洲的战局还真的是无解了,因为假如华夏与德国结成了同盟,苏俄只要敢对德国发起进攻,华夏绝对会在苏俄的后背上狠狠的插上一刀。想到这里,罗斯福突然脑中灵光一现。要是华夏能加入这个战团的话,或许是个破局的妙招。
只要华夏能象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加入到协约国一方,虽然无法对德国产生直接的威胁,可明显的,华夏就不合适再向德国出口油料和各种德国急需的有色金属矿产,这会间接的削弱德国的战争实力。而且,华夏要是加入战团,那华夏的进攻方向必定是日本,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兵东南亚。谁让华夏的宿敌日本此刻正在东南亚耀武扬威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能让英国在亚洲腾出手来,把英国在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军队运往英国本土,增强英国与德国对抗的实力。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华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那么苏俄的后顾之忧也就自然而然的解除了。因为华夏总不合适在这个时候,再对同是协约国阵营的苏俄背后下手吧?而于此同时,一旦华夏和日本开战,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潜在不安全因素也一起消除了。日本绝对不可能在与华夏还没分出输赢的情况下,再来激怒美国,为自己在太平洋上树立起第二个强大的对手,那绝对是自寻死路。
这绝对是个一石数鸟的好主意,当然,这个主意也有弊端,那就是战后,还有没有办法抑制住华夏的扩展和发展,因为这也同样是可以预见的。当华夏在日本人手里夺取东南亚的控制权之后,是绝对不可能再把这些地区的控制权交回给英国和法国的。以他罗斯福了解的杨寰宇的个性,如果英法态度强硬的要持续维持他们在东南亚的利益的话,杨寰宇绝对不惜在大战结束后,再挑起一场大战。
罗斯福在心里默默的权衡着利弊,心里的天平在逐步向鼓动华夏加入协约国倾斜。因为他盘算来盘算去,都觉得这个设想如果能实现的话,是利大于弊的。问题是,英国人和法国人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吗?当罗斯福把他的这个设想形成文字,发给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之后,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在罗斯福的认识中,这显然,要英国和法国放弃他们在东南亚的利益,在他们看来是难以接受的,尽管他们眼下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对东南亚的控制权。
罗斯福只猜对了一半!英国确实是象他想的那样,不想放弃他们在东南亚的利益。丘吉尔觉得,用东南亚的利益换取把印度的军队运送到英伦本土,代价有些过于高昂。而只要美国参战,即便不能把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军队运来本土,英伦三岛也不会丢失。英国陆军虽然被德国人打垮了,但英国还有德国人无法匹敌的海军舰队,加上英国皇家空军的协助,守住英吉利海峡并不是非常的困难。既然能守住本土,那么他们在印度的军队是否调回到本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放弃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代价确实是过于巨大。
不过法国没这么想!因为此刻,法属印度支那的归属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他们有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处理。在法国战场上,整个北线已经随着戈登爵士率众投降而被消灭,南线的防御也不乐观。花费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如今看起来只是个摆设和笑话。在德军通往巴黎的道路上,已经再也无法在短期内筑起一道可以抵挡德**队的装甲集群的进攻的防线。
而达拉第领衔的法国内阁政府也面临着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