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救救公主(1/2)
这份来自敦煌郡太守陈璲的亲笔信笺内容太让人纠结,常惠和苟参同时都眉头紧锁:一路上小心翼翼的生怕相夫公主出问题,怕送亲团队遭到匈奴人的袭击,但是此时就要到了目的地的时候,乌孙那边竟然出了事情,这不是徒劳而无功?
元贵靡要是做不成乌孙王了,相夫公主要不要嫁过去,这个其实苟参不怎么在意。
苟参在意的是如果相夫公主嫁不过去,那么其其格公主还能不能嫁过来,自己还能不能娶到其其格公主?
自己如果娶不到乌孙公主,就没有了“乌孙公主夫婿”这个身份上的凭仗,那么和敬武公主刘敏之间不可告人的“奸.情”要是被刘询发现勃然大怒的话,自己该怎么办?
跑路?
法克!真是他妈的!
千算万算,怎么在乌孙这个地方出了纰漏?
可是,貌似乌孙国谁当王的事情,是属于人家乌孙的内政啊?
怎么办?
一步错步步错,一招输了全盘皆输,难道自己此前说做的一切全打了水漂?岂不是全为无用功?
苟参有些暴怒,但是表面还很稳健。
思量了片刻,常惠说:“为今之计,一切照常,仔细打探了,再做决定。”
“不知校尉意下如何?”
苟参也是这个主意,嘴上说一切以老将军的马首是瞻。
两人不动声色的商量好,到了张掖郡也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这事,当晚照常休憩。
到了人定时辰,苟参去常惠那里问安,常惠让苟参入席坐下,沉声说道:“这次乌孙兵变的来由,校尉可知?”
苟参略知,这些事情杨恽早些时候就说过,但他只能装作什么都不清楚。
当初武帝时候解忧公主嫁的乌孙王叫翁归靡,乌孙人称呼自己的王为昆弥或者昆莫。这个翁归靡对解忧公主很好,对大汉的态度也很好。
几十年来,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翁归靡生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长子叫元贵靡。
如今乌孙兵变的由来是,翁归靡的上一任王是他的堂兄军须靡,军须靡本来跟他的匈奴王后有一个儿子,叫泥靡。
按理说军须靡死了应该由泥靡继承王位的,但当时军须靡快死的时候。泥靡还是个幼童,那时匈奴势大,对乌孙国蠢蠢欲动,军须靡出于对乌孙国负责的态度,就和堂弟立下誓约,暂由堂弟翁归靡继位乌孙王,想等泥靡长大了,再由翁归靡让位给泥靡。
军须靡和翁归靡当时立的誓约全乌孙都知道,翁归靡当时自然也同意履行诺言。
不过,翁归靡也只是那时候同意。
从武帝一直到现在天子刘询。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翁归靡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他当然想让自己的儿子元贵靡做乌孙王,从来没有将王位还给侄子泥靡的意思。
但是名不正就言不顺,翁归靡活着的时候没人敢出来闹事,死了后,谁能预料到乌孙情况会是什么样的?
为了让儿子元贵靡顺利的继承乌孙王位,做乌孙的昆弥,又要防备侄子泥靡过来争夺王位,思来想去的。翁归靡就想到给元贵靡找一个强大的后台。
翁归靡找的这个后台,就是儿子的舅家,妻子解忧公主的娘家大汉国。
于是,翁归靡让自己的女婿龟兹国王携带自己和解忧公主的女儿一起去长安觐见大汉天子。说了许多的甜言蜜语,永远臣服大汉国的领导,然后让女婿呈上自己给大汉天子的信,想为“乌孙国新的昆弥”求婚一个大汉国的公主,以此和大汉国永远保持联姻,共同富贵。畅享太平。
而为了保险起见,翁归靡还意图将自己的一个小女儿其其格嫁到大汉国,增强这次联姻的力度。
这会,苟参和常惠同坐一室相顾而默然。
常惠不由想起了当初乌孙国要求婚大汉时候,众臣子们在宣室殿里因为到底要不要赐婚给乌孙国而引起的争论。
当时大家莫衷一是,意见不同,太傅萧望之就是极力反对和亲的,他当时说大汉不能对乌孙总是有求必应。
萧望之的原话是:“当初武帝时大汉和乌孙联姻的目的是为了共同的敌对匈奴,匈奴而今四分五裂,对大汉已经没什么威胁了,那么和乌孙的和亲,究竟还有没有必要呢?”
萧望之的意思是不能让乌孙国想和亲就和亲,如今乌孙联姻的目的恐怕不是共同的对抗匈奴,而是有其他的目的,所谓的动机不良,因此,萧望之觉得要慎重,不能让大汉被乌孙给绑架了。
那场争论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天子刘询一锤定音,决议要和乌孙继续的做“儿女亲家”。
刘询当时说大臣们讲的都有理,不过乌孙求婚的事情,还是要答应的。
刘询说,之所以要答应乌孙的求婚,并不是惧怕被乌孙绑架了意志,也不是怕不和乌孙联姻后匈奴就会趁机作乱,而是要给乌孙和天下做一个表率:大汉要如何,就如何!
刘询还说:“如果,今后乌孙国的新王不是元贵靡,那么,我大汉是不会同意的!”
天子一句话,底下人跑断腿,大家都被调动起了积极性,冲着护羌校尉或者别的职位而奋力拼搏,但是如今事情竟然变成了这样。
苟参不由想,萧望之这个老家伙其实看事情眼光还是很独到的。
可惜,自己和他尿不到一壶去。
“乌孙老王翁归靡已经死了,许多乌孙贵族拥立泥靡为新乌孙王,号曰:狂王。”
“当初翁归靡即乌孙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