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旁观(1/2)
不过一会儿,似乎是人都已经来得七七八八了,便见那梅玉抱着那古琴走到中心的亭子,郑重地将琴放在案上,三击掌,所有人便静了下来,有些意外地望向她——她居然是这次宴会的主持人么?
然而人家已经满含微笑地致辞了:“佳节美日,良辰好景,群芳集聚,宴饮欢乐。还请诸位切莫拘束,把酒言欢,诗词曲舞,也宜各展风采。小女梅玉,初初从边境回到京城,赖王妃娘娘厚爱,受邀于斯,并厚颜主持,原也是没个经验的,不如大家倒也不用拘泥,既是朋友伙伴聚在一起,自然各有爱好,互相交流指教,也属玩乐了。不才就此先抛砖引玉,以一曲《清宴》,献丑于前。”说完,满面含笑地坐下望望四下,确定众仆已经将琴棋书画四方大席在空闲的地方分好,才缓缓拨动了琴弦。
不少姑娘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但是很显然很多人都迅速知道了这个姑娘的身份,也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纷纷起身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当然,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或者擅长的东西和琴棋书画不沾边的姑娘,就在原地没动,以“欣赏琴曲”为由,倒也不算什么没脸。
陈婧和陈慧倒是也没动,不过,陈婧却还是感觉不对头,忍不住压低声音道:“三姐姐,邵阳郡主来头很大吧?”
“定国公徐达和长公主的女儿,朴山公梅饶成的夫人,而这梅玉,是与宁王世子订了婚的,你说来头大不大?”陈慧忍不住白了陈婧一眼。
“啊,梅玉是大太太的……侄女?”陈婧这才忽然醒悟过来。
定国公徐达,也是一员硕果仅存的老将了,不过他的侥幸存活,却是因为太祖大肆杀功臣的时候,他还在老骥伏枥,和秦王镇守西北,直到太子劝动了当今,他也还是没有回来。
难怪大太太和邵阳郡主那么熟!大太太的娘家,可不就是徐家么?大太太可是定国公的侄女啊,“那不就是我们的表姐?”
“你连这个都忘了。”陈慧好笑着摇摇头。不过她没有再理会陈婧的意思,只是似乎开始认真聆听梅玉的琴曲。陈婧倒也不以为意,往后望了望,发现锦双和陈慧的丫鬟梅信站在一起,却似乎因为没有共同话题,两个人都有些无聊,便招手叫她们过来。锦双以为陈婧有什么事情,急忙走了过来。结果,陈婧又向梅信招手了。梅信也一头雾水地走了过来。陈婧却是抓了两把瓜子核桃等干果塞给了她们,笑嘻嘻地道:“我看你们站那里挺累的,又没意思,还不如便在这里和我们聊聊天呢。”说着,四下望了望,发现花墙角落里还放着不少预备给小丫鬟们的小杌子,便道:“那里有些小杌子,你们去拿过来坐呗。”
锦双不由得在心里丢了一个大大的白眼给陈婧,幸好她的手比陈婧大,那一抓干果完全不是问题,而且小杌子用另外一只手就可以拎的起来,她便和梅信过去一人拿了一个过来坐。一曲的时间并不长,梅玉弹完之后,自然也少不了赞扬的声音,琴席那边自然是要请她过去,她却笑着似乎婉拒了,只是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陈姗和陈娴自然是去赛诗的地方展示自己去了,而且梅玉弹完后,琴席那边也很快有人开始一展身手,两个姑娘开始了琴萧合奏。陈慧和陈婧也对梅玉没多大兴趣,两个人开始交谈起来。
“这一次,二姐姐想必又要力拔头筹了。”
“也未必,如果限韵的话,她便会拘束很多。”陈婧闲闲地道,陈娴那里有什么大诗才,她只会剽窃好不好。记得陈慧说到有一次做限韵的梅花诗,陈娴做不出来,以“一时卡住”为理由,胡乱写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交,虽然也是很受称赞,但是短板毕竟在那里,人家看得清清楚楚。
陈慧往诗席上瞄了一眼,道:“不限韵,也不限诗词,只出题的。好像是……以端午为大题,只是下面还有各支,悼屈子、划龙舟、饮雄黄酒等。”
“虽然冷僻些,不过好应景的题目。”陈婧不禁莞尔,写端午的诗词,她都没记得几首,更别说一定要宋朝或者宋朝以后的了。想破脑袋,她就只记得一句宋词里面比较活泼的:“谁信骚魂千年后,波底垂涎角黍。”——而且她都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每个字都背对了。那么陈娴……想必会被狠狠地刹一把锐气了吧。
“你怎么……好像认定她写不出来似的?”陈慧倒是直接看出了陈婧的幸灾乐祸。
“我看二姐姐的诗,大都通俗易懂,胜在意境,写些大众的东西可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但是很显然基本功不行,冷门的题目对她来说是个考验。”陈婧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倒是让陈慧有些纳罕。
“原来四妹妹也是个懂诗的人啊。”她甚至微微皱眉,“我倒是看轻了你。”
“诗词赏析,倒也不是很难的啊。要我做的话,我是很为难的。”陈婧嘴上说着,心里却悻悻道,陈娴能记得下的,当然还属一些简单却脍炙人口的东西,因为很显然陈娴不会是什么中文系或者古汉语专业的人,不会刻意去背那些冷僻的诗词。
“我觉得,四妹妹那次做的五言就不错。”陈慧狡黠地一笑。
“啊……那个打油诗,难为你还记得。”陈婧不禁白了陈慧一眼。
“是什么诗?”锦双也有些好奇。
“……这地方不适合说就是了,挺丧气的。”陈婧无语道。
“改一改就好了呀。”陈慧笑着,慢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