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德军一小兵(7)(1/2)
乔治也受到这种激烈竞争的刺激,虽然他凭借肚子里的墨水,区区高中知识信手拈来。但军事理论知识却很缺乏。前世里知道的都是高科技下的作战模式,三位一体,精确制导,战区外攻击等等,在这个时代也用不上啊。二战更多的是飞机、大炮、人海战术的时代。还需要从头学起。
好在有前世华夏的战争片熏陶,什么诺曼底登陆,珍珠港偷袭,斯大林保卫战之类二战片的见识,也不算是睁眼瞎。如今有这个便利的条件,再不抓紧,要天打雷劈的。
他在训练之余,首先从西克特的《领导与使用合成武器战斗》这本必学的手册开始。手册里详细讲述了步兵和骑兵的战术战法,并结合一战的经验,强调步炮结合的重要性和骑兵侧翼进攻的突然性。摈弃了战壕式的死守,强调进攻的重要性和突然性、持续性。还有对飞机的侦查和轰炸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论点,尤其是地面进攻不利时,如何利用飞机的高速和机动性来突破撕开口子,撤退时利用飞机进行掩护。这些观点在此时还是很先进的。
但乔治站在巨人肩上,看得更远。他知道,二战中,坦克装甲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之王,延续上百年的大炮主义也得让贤。坦克的高速机动,强大火力才是取代骑兵的利器。
这些论点他并不想高速德国人,一来人小言轻,一帮老家伙们只会相信他们能看到的。二来他也不想轻易改变历史,今后会在战场上以对手的身份相遇,提前强大了德军,不就坑了自己吗。他还没有高尚到这种程度。
一线部队有个好处,就是对抗演习多。营连级别的。师团级别的,偶尔还有集团军级别的,当然。这只能是年度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才能有的。按照惯例,单兵训练。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完成,4月至10月的时间用来集体训练,就是各师之间,集团军之间的演习,比一比谁是赢家。但从今年开始,这种军演减少了很多,军费的削减直接影响到了实战演练,要知道。一次作战师级的演习就要耗费数十万金马克,那还能让你尽情的演练。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保持部队的军事水准。各个部队都大幅增加了兵棋对抗的场所频率。每个排都有小型的兵棋训练室,营连级逐步扩大,师团级就是对抗赛的形式,以促进军事训练和战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乔治被分配到骑兵第二师三团1连1排3班。骑兵第二师是一只英雄的部队,它从普鲁士战争就一直是德意志帝国的主力,无论装备还是技战术方面都出类拔萃。在这样的部队服役,是他的荣幸和骄傲。
虽然很想去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但得等明年才能成立。古德里安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后勤部门的小小中校,两个人都人轻言微,很难凑到一块。他也不想学前世里某点的。动不动就找机会接近这个德国装甲兵之父,不是拉关系,就是指点迷津。作为将来的对手,他巴不得这位二战的装甲教父懂的越少越好呢。
再说,对于装甲战术,记忆里从二战到海湾战争的无数战役,加上事后诸葛亮们的理论总结,他知道的要远远比现在的古德里安多得多。
乔治因为预备役的出色表现,在作战部队也小有名气。虽然初来乍到。战友们都很尊敬他,有本事的人在那里都吃香。军队也不例外。在平时的军事技能训练中。他也逐步适应了作战部队的高强度训练,成绩节节拔高。尤其是克服了心里阴影。在障碍越野这个弱项上进步很快。两个月后就在全师大练兵中脱颖而出,牢牢占据了前三的位子。
练就一身过硬的单兵作战本领,他将精力更多的投到兵棋推演中,努力吸收德军中一些先进的军事理念。并结合脑海中的记忆,将前世里华夏军队的游击战术融合进来,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风格。
这种作战模式类似于特种作战和小规模渗透的战术,只限制于连排级作战。这只是第一步,他很清楚,想要在二战中出人头地,必须依托大兵团作战,前世里有名气的二战将领无一不是从尸山血海的大战役中杀出来的。
眼看着参军半年多了,可还是一个大头兵,乔治有点沉不住气了,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需要,必须尽快的加入晋升军官,哪怕一个排长都行,再走走关系,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再进参谋部的希望就大多了。
这次他径直找到了西克特,阐明了来意,并极力劝说道:“将军阁下,家里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两年,但我想在军队里尽量多学点东西,这次的机会难得,今后恐怕也不会再有机会来德国学习,希望你能成全我这个小小的心愿。当然,我只是以学员的名义参加训练,不会占用军队的编制。作为回报,如果德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提,家族会尽可能予以帮助。
西克特沉默不语,他清楚,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就有条款,如果受训人成绩突出,必须在两年的受训期内,至少有团级受训的经历,和参谋部学习的经历,这都是以支付几千万美元的代价换取的,只是乔治不知道罢了。尽管他不很希望一个外国人掌握国防军的精髓,但形势不由人,国家困顿,军队也大受牵连,急迫需要大笔的金钱来重振军队,再说一个美国人而已,也无关大局,才勉强同意。现在这小子不但做到了,甚至还大大超出。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统帅,他也不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既然决定了,就不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