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项羽宝刀(1/2)
董守业见到父亲董卓要赏赐自己,便道:“孩儿别无所求,只愿父亲长命百岁,孩儿能在父亲的身边服侍父亲。”
这几句话,把董卓说的有点激动,常年征战沙场的董卓,什么时候听说过这样煽情的话,顿时被感动的不行不行的。
要说这董卓也是个可怜人,一生为国征战,基本上没有享受过什么天伦之乐,还好现在有了儿子董守业。
董卓有点动了感情,过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道:“真是个好孩子!”
董守业又开口说道:“启禀父亲大人,孩儿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父亲大人!”
董卓没想到自己宝贝儿子竟然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自己,当下十分好奇,问道:“是何礼物啊?”
董守业答道:“父亲可还记得,孩儿在几天曾经与父亲说过,今日要让孩儿的五百个军士入城为父亲祝寿。”
董卓说道:“为父记得此事,这五百军士与你送给为父的礼物有什么关联吗?”
董守业说道:父亲,孩儿之前特地为父亲作曲,今日便要为父亲演奏,请父亲允许。”
董卓答道:“好,为父应允了!”
董守业见状也不废话,挺胸、收腹、提臀、收腰,然后扯开嗓门唱到:“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t/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这边董守业一开口,外面就有炸雷版的声音跟着唱,看来是一群人的合唱。
原来是董守业这厮专门花了时间训练军中的五百人来合唱这首歌。
董卓听完之后,热血上涌,感觉歌中所言,便是自己一生的写照,写的太好了,便大声说道:“此曲正是老夫一生所为,当年的凉州三明,今日的皇甫义真与我,都是如此。守业,此曲可有名号?”
董守业答道:“此曲名叫《精忠报国》,正是孩儿感怀父亲大人一生驰骋西凉边地,杀贼无数,护我大汉疆土,可谓是大汉西北边地柱石。”
董卓哈哈大笑一声,目光灼灼地盯着席间的一人,开口问道:“皇甫义真,我儿说的可对?”席间兖兖诸公,都是号称国家柱石,可是董卓真正放在眼里的只有一个人,那便是一代名将皇甫嵩,余者不过是庸庸碌碌之辈而已。
只见那人缓缓站起身来,正是一代名将皇甫嵩,见到董卓发问,便答道:“他事不论,单说太师在西凉边地之所作所为,担得起‘大汉西北边地柱石’这几个词,这一点老夫并不反对,反而十分赞同。”
董守业一听此言,不禁暗暗点头,暗道:“如今满朝文武,无不屈服于我父亲的威严之下,只有皇甫嵩依旧能做到言行依旧。这皇甫嵩果然是一代名将,老辣至极,言语周密,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破绽。”
董卓听到皇甫嵩的话,长笑一声,随即又叹了一口气,眼中有点迷离,仿佛是在缅怀当年与将士们一起驰骋凉州的光辉岁月,口中喃喃说道:“大汉西北边地柱石!”反反复复地嘀咕了好几次,之后便不做声。
台下众人也都在小声议论,赞同者有之,不赞同亦有。
过了好一会儿,董卓终于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继而说到:“守业,今天为父高兴,便赏赐你一件宝物。来人,将我的宝贝呈上来。”
言罢,便有仆从双手捧上一物,上面用着一块大红绸子覆盖着,董守业远远看去,应该是一件兵器,或是刀,或是剑,约有一米左右。董卓从仆从的手中接过,揭去附在上面的红绸,将之拿在手中,原来是一把刀。
董卓左右握住刀鞘,苍啷啷一声将宝刀拔出,然后说道:“此刀一直追随本太师多年,是本太师南征北战的佩刀,乃是本太师年幼时躬耕在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所得。锋利无比,吹毛短发,削铁如泥。此刀追随本太师杀了无数贼子,名扬西北边陲。仰仗此刀本太师虽然是屡历艰险,却也是多次死里逃生,”说完便将手中的宝刀递出,示意董守业上前接取。
董守业走到父亲上前,往地上一跪,双手接过宝刀,定睛一看,只见宝刀四面隐隐有花纹,犹如山水云雾,董守业一见便知这些宝刀上的花纹是宝刀在锻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董守业暗暗分析,此刀锻打的次数不下于百次,恐怕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百炼环首刀都比不上。心下十分高兴,便说道:“父亲,如此神兵,不知可有名号?”
董卓答道:“说来惭愧,此刀虽然追随为父多年,为父却并不知其名号。在场的诸位贤达,不乏善于考据刊刻之人,不知有谁能认识此刀?”
席间闪出一人,开口说道:“老夫不才,想要见识一番。”
董守业一看,原来是蔡邕。
当下蔡邕走到董守业的身边,接过宝刀,非常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只见这个老学究将宝刀掣在手中,反过来,调过去地仔细查看,过了一会儿,就在董卓感觉有点不耐烦之前,蔡邕出声说道:“如果老夫没有猜错,此宝刀应该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所配之宝刀。老夫曾在一本古籍中看过此宝刀的描述,应该是错不了。”
说完,便将项羽刀还给董守业,然后退到自己的席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