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堂 (二)(1/2)
董守业到了大典之后,也不说话,在末班找个位置站着,看看朝堂上会如何争斗。
此时,李儒向马日磾问道:“马太尉,以您之见,这董将军立了功劳是否该封赏?”
马日磾答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董将军既然立功,那当然要赏!”
李儒接着问道:“不知马太尉以为,董白将军该如何封赏?”
马日磾沉吟一阵,然后说道:“以董将军之功劳,可封一杂号将军,不如就拜其为伏波将军!”
李儒还是不肯松口,步步紧逼道:“马太尉一个小小的伏波将军好像不足以彰显董白将军的战功。”
马日磾此时有点不淡定了,手心里全是汉,要是一般人立了这样的战功,封个杂号将军,那是没什么问题的,对方反而会感恩戴德。
可现在是董卓的儿子要封官,一个杂号将军就有些小了,或者说只要是董卓不满意的官职那都是有点小了。
蔡邕与马日磾的关系颇好,站出来为其解围道:“伏波将军确实是不足以彰显董白将军的战功,以臣之见,应该拜其为平西将军。不知太师以为如何?”
平西将军的品秩要比伏波将军高上一击,蔡邕这么一说,一来是为好友马日磾解围,二来也是希望董卓能买一个面子给自己,三来这个官职也不小,估计各方都能接受。
蔡邕说完之后,望向董卓,发现对方面无表情,看来是不满意,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骠骑将军是大部分人无法接受的。
要说搞政治斗争的人在这群大臣里面还是王允比较牛逼,此时他站出来,向壶寿问道:“壶议郎,骠骑将军之职,恐怕在场的公卿都难以接受,蔡中郎所议的官职也算比较适合,不知壶议郎以为如何?”
王允发言有两个作用,第一试探董卓到底想要给自己的儿子封什么样的官职,第二协调双方达成妥协,谈谈条件。
有人说,出色的政治家都是和稀泥的高手,这句话时非常有道理的。此时王允的出场既不得罪董卓,也不得罪士人一方,反而能起到沟通双方,达成妥协的作用。
此时的董守业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反正底牌和结果自己已经知道了,只要看看双方之间的争斗和表演即可。
壶寿见王允问起,也知道该是摊牌的时候了,于是便说道:“微臣以为,董太师与董白将军是父子,子承父职乃是理所当然,不知王司徒以为然否?”
王允一听暗道:“不好,情况要遭,看来董卓今天一定要帮其儿子弄个重号将军了。听壶寿话里的意思是要董白担任董卓曾经担任的将军职位,董卓曾经担任过破虏将军、前将军。杂号将军嫌低了,那就只能是前将军这个重号将军了。要是董白真的成为前将军那跟骠骑将军也相去不远了,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的王允也无法反驳壶寿的话,虽然壶寿的话有许多漏洞,但是只要王允反驳就得得罪董卓,其忍辱负重的一番心血就要毁于一旦,所以王允只能答道:“子承父业,自古使然,此举合乎情理,老夫也深表赞同。”
壶寿见到王允没有反驳,便接着说道:“启禀陛下,太师,既然王司徒也赞成微臣所言,那微臣建议拜董白董守业为破虏将军,假节,开府。”
壶寿的话一说完,一声声惊呼不绝于耳,顿时如同炸开了锅。
董守业在这儿也有点纳闷儿,不是说好了就是破虏将军吗,怎么又假节,开府了啊?话说这假节、开府到底是什么意思。
要说董守业也算对东汉的历史有所了解,平常也自以为很精通,可是却没有仔细地研究过东汉的官制,当然本文也不做详细的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问度娘。在这里主要解释一下,假节和开府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的假节有很多中,本文主要按照魏晋时期来做设定,这些设定在后文中也会用到。
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的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假节钺(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可代替天子征伐四方,讨令不臣。
开府:就是三公、大将军、将军建立府署自行招募僚佐、属员。
壶寿所说的建议给董守业假节其实其含金量还可以,但也不过分。既然奏请董守业为破虏将军,那么其作为掌军一方的大将持节也属平常,当初黄巾之乱时,皇甫嵩、卢植、朱儁等官拜中郎将,作为领兵一方的将军也都是持节出征的。
破虏将军作为名副其实的将军比上东、西、南、北四大中郎将的品秩还要高上一级,那自然是持节、假节都没有问题。古代作为方面将领出征时一般都会假节来提升其威信,斩杀不服从调遣的人。
壶寿提议的重点可不是什么持不持节的问题,重头戏在于让董守业开府。
一旦董守业获得开府的权利,其可以自由招募人才,对其发展以及今后的前程是非常有利的。就当下而言,目前朝廷所授权开府的人有三公(司徒王允、司空种拂、太尉马日磾),再加上太师董卓,整个大汉朝就这四个人有这个权利,而且三公那三个老油条也没怎么大张旗鼓的开府,怕刺激到董卓。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天子授权开府,而事实上又开府的人只有董卓一个人。
当然还有一个人要说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