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小范围接触(1/2)
在陶谦、张超等人的努力斡旋下,朱儁军中的装备可以说得上是大换血,鸟枪换炮,终于换上了拿得出手的大汉制式武器。
更新完武器装备之后的朱儁当然是对自己麾下部队战斗力的信心更足了。
董守业在打探到朱儁已经率部离己方很近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就下令进攻,而是派出细作继续侦查。
在董守业看来朱儁作为东汉末年有数的名将之一,可不是王匡那样可以任意拿捏的软柿子,即便是未来的大神曹操现在也无法与其相比。
朱儁此人用兵稳健,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可以说得上是超一流的统帅级人数,放眼整个时代,也只有皇甫嵩、卢植、董卓几人可以与之比肩。
很多人也许会吐槽董卓的能力,其实此人虽然残暴,但是在东汉末年,其为大汉西北边防可以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由于董卓兴起于西凉,才使得像边章、韩遂等人捣鼓出来的西羌叛乱没有机会进入中原,没有使汉人面临灭顶之灾。
东汉朝廷在西凉边陲可以说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钱粮,光是军费银钱每年都要耗费一百多亿。
经年累月,不胜其烦,西凉边地战事极其复杂,而从西凉战场上也走出了无数的大汉名将。远的不说,就说时间上靠的比较近的,像“凉州三明”、皇甫嵩、董卓、孙坚,以及一些不太出名的张温、周慎等等,有的在西凉将星闪耀,成就一番功名,有的也是将星黯淡,损兵折将,给东汉朝廷带来巨大的损失。
董卓在西凉战场摸爬滚打三十余年,亲身参与大小战事百余起,虽然说不上是百战百胜,但也能说是胜多负少,威震西凉,在西凉也可以说是有小儿止啼的作用。
董守业不会认为向朱儁这样的人物,会轻而易举地被自己击败,所以还是稳扎稳打为上。好在己方也有些优势,将士们久经沙场、训练有素,不是朱儁麾下那些新兵们可以比拟的。
之前董守业的父亲董卓任命朱儁做河南尹,主持洛阳周边防务,但是对其严加防范,诸多掣肘,唯恐朱儁与关东诸侯勾结。
而朱儁也不出董卓所料果然与关东诸侯勾结,之后徐荣凭借其老练的用兵能力,在加上朱儁麾下部分西凉军的内部掣肘,与之软磨硬泡,死磕到底,终于朱儁承受不住越来越大的压力,被徐荣欺负的够呛,逃走了。
而同样的观点在朱儁那儿也有所体现。自从西凉军击败孙坚之后,敏锐的朱儁感觉到西凉军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之前的遭遇也深刻地提醒着朱儁,与自己对垒的西凉军主将很有可能就是徐荣。
而孙坚大败之后,朝廷发布的诏令,也证实了率领西凉军大败孙坚的主将正是徐荣。孙坚与朱儁是旧识,是其旧部。
朱儁对孙坚非常了解,知道其用兵不凡,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对手击败。
朱儁猜测徐荣即使在指挥西凉军成功大败孙坚之后,肯定也是损兵惨重,再加上黄河以北王匡的威胁,仍需牵扯其部分兵力。
即便是这样,朱儁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从徐荣的身上占到多大的便宜。
朱儁在再次举兵西进的同时,也积极地联系袁术、孙坚等人,也想要从当事人那儿了解一些大战的具体细节,但对方却是语焉不详,很让朱儁恼火。
原来是袁术在得知孙坚是被董卓之子董白击败之后,感觉到非常地没有面子,再加之朝廷诏令说的是徐荣率军,所以多多少少地给袁术一些安慰,因此袁术下令封锁消息,顺着朝廷的意思,以求能挽回一些颜面。
所以袁术军内部除了一些心腹将领之外,大多数人都是认为孙坚是败于徐荣之手。而孙坚方面也不会觉得自己败给一个“毛孩子”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儿,所以也不会到处张扬,反而顺着袁术的意思来做。而朱儁通过袁术、孙坚方面传来的消息,虽然有些怀疑,但是也无法证实。
由于双方对对方都颇为忌惮,所以打的很保守。玩的都是一些小范围的接触,都是相互之间的试探性攻击。
如果按照正规的战报来说的话,应该是:朱儁自从在中牟县起兵以来,举兵西进,一路连克京县、荥阳等县,占据县城,威逼成皋。而西凉军方面的应对是离开巩县,快速占据虎牢关,依托关隘坚城与朱儁对峙。
在双方的细作都各自打听到对方的消息之后,都是不约而同地选择继续加强侦查的力度。董守业方面也派了一小队骑兵去做试探性攻击,负责领导这个小队的正是前段时间的那个“检漏王”,这哥们上次走了大运,升了官儿了。原本就是个统领五十人的小队长,上次侥幸临时统领了四个小队,结果立了大功,直接升了一级,做了统领四个小队,麾下有二百人的屯长。
这次这个新任屯长再次出战,主要负责侦查对方,不过这次没有了上次那么幸运,双方在汜水河附近遭遇,然后毫不犹豫地交火。对方也是一屯左右的人马,两百骑兵。
双方交手之后,西凉军的二百骑兵可以说在马匹、装备、人员训练等方面都是优于对手,但是却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双方接战之后,西凉军略占优势,取得了有效杀伤,先声夺人,击杀了对方二三十人,己方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紧接着对方见到局面于己不利,便且战且退,沿河而走。西凉军的那个屯长见状,立刻引兵追击。结果对方之前在河边设置了一些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