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谋夺冀州(二)(1/2)
董卓主政洛阳之后,韩馥出任冀州刺史,便邀请麴家的麴义在自己的麾下任职,帮助自己。麴义也是带着心腹部曲,应邀而来。
于是,韩馥在家将潘凤以及西凉麴义的帮助下,快速剿灭冀州的残留叛军,安定冀州。
对于现在的韩馥来说,自己最为倚重的上将潘凤意外身死,如同断了一臂。现在其麾下能够担当重任的人就只有麴义了。
至于张郃,现在还不过是潘凤和麴义带着的小弟,年纪轻轻,虽然有点本事,但还得历练一段时间才能担当大任。
现在的韩馥其实压力也非常大,对内有袁绍这么个最为不安定的因素,对外南匈奴和张杨已经勾结在一起,还一起投靠了袁绍,算的上是袁绍的外援。还有就是一直没怎么消停过的张燕以及他率领的黑山军。
不过,韩馥最为担心的还是袁绍,至于张杨和南匈奴,只要有麴义在,就没有多大问题,在韩馥心里,麴义就是张杨和南匈奴这类骑兵的克星。
那个黑山军也无法对韩馥造成致命的威胁,冀州实力强劲,带甲百万,只要给韩馥足够的时间,麴义可以一个一个地收拾。
有时候韩馥也有点儿会暗中得意:“就算你袁绍是四世三公又能怎么样,我韩文节照样能把你吃的死死的,把你死死地卡在渤海郡那一亩三分地,让你动弹不得。”
就在韩馥有点开始自鸣得意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幽州的公孙瓒,要来闹事了,这厮竟然敢起兵攻打冀州。
虽然这个消息有点突然,但是韩馥也没有怎么慌乱。韩馥虽然在军事上不怎么在行,可是也不代表他就不能在军事上做出有点建树的事儿,麾下也还有着一大帮子谋士呢?既然有人来找自己打架,那就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让手下的小弟,带着小弟的小弟,去教训教训公孙瓒这个自高自大、不知死活的家伙。
于是,麴义便接到命令,率领着大军出发了,准备前往前线,去阻挡公孙瓒,狠狠地教训教训这个北方的土包子。
接着袁绍的使者许攸秘密前往麴义的军中会见麴义,劝说麴义易帜,率领兵马投靠袁绍。
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而麴义的家族与袁家也曾有所交集,之前麴义在西凉的那桩案子中,虽然韩馥出力最多,但是最终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却是袁绍的叔父袁隗。
麴义这下子有些迷惘了,两边儿都是救命恩人,不知道该帮谁了。
许攸是个非常优秀的说客,说起这家伙的骄人战绩也是可以让人瞠目结舌。这厮在早些年的时候,曾经劝说、鼓动豫州刺史王芬密谋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虽然这件事失败,王芬也因此事被杀,但是依然可以说明许攸的嘴皮子上的功夫。
而且在麴义看来,现在的袁绍英明神武,声望盖天,无以复加,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韩馥却是怯怯弱弱难成大事。
俗话说得好:两权相害取其轻。所以最终麴义更加看好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选择投靠,毫不犹豫地背叛自己的故主韩馥。
自古以来的世家大族都是一些墙头草,喜欢政治投机,见风使舵、见利忘义。不是他们不够忠诚,而是忠诚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
在这些世家大族眼中,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家族宗法高于朝廷律令。
见利忘义,是有些人之所以生存的唯一法门。虽然会被很多人所不齿,不为主流价值观所接受,但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存之道。
所以麴义在许攸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把故主韩馥出卖了,带着兵马投靠了新东家袁绍。这家伙不禁背叛了旧主,甚至还带着旧主拨给他的兵马去攻打旧主,而且还非常不可思议地成功了。
韩馥在冀州的治所魏郡邺县听到麴义反水的消息之后,气的是暴跳如雷,直骂麴义忘恩负义。可是骂来骂去也是无济于事,最终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想个可行之策。韩馥走的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路线,派遣大将张郃带着人马去剿灭麴义。
这一去跟肉包子打狗没有什么区别,这张郃就是麴义带出来的兵,一般的徒弟哪敢对师父下手啊!更何况“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谁知道麴义有没有对张郃留一手呢?于是张郃毫无悬念地拜了,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韩馥一看,没办法了,自己最看重的后起之秀,年轻将领张郃都不是麴义的对手,其他人就更加不可能是麴义的对手了。
其实现在冀州的情况可以说的上是人心浮动,很多人不确定韩馥是否能够稳定局面,都希望能有像袁绍那样名满天下的人来帮助冀州稳定局面,所以很多人都是按兵不动,一直都在抱着观望的态度,看看冀州这朵名花,到底是花落谁家。
现在冀州的局面可以说是乱的一团糟,内有冀州大将麴义的叛乱,外有公孙瓒提领大军随时要进攻冀州,又有南匈奴、张杨等被袁绍收归麾下,想要趁火打劫,与袁绍来个里应外合。最后,天下人望之首的袁绍又对冀州虎视眈眈。
韩馥凌乱了,不知道该怎么好?麾下的谋士将领都不发一言,或是害怕惹祸上身,或是早就想着卖主求荣了。韩馥此时忍不住会想到:“若是潘凤在此,我韩文节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可也终归只能是想想罢了,人死不能复生,每当韩馥想到自己的爱将潘凤冤死于华雄的刀下,就会对道貌岸然的袁绍产生一种强烈的恨意。
就在韩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