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家访(上)(1/2)
卢向东笑了起来:“我每个月的工资是一百七十六,参加工作两个月,一共拿了三百五十二,你说多还是不多?”
还有些收入卢向东没说,比如每次下乡的出差补助,还有一些企业主送的香烟。这些收入有些属于正常范畴,有些则带点灰色,全部加起来,也能抵得上大半个月工资。当然,从他挂职开始,这些收入便和他无缘了。
二丫很意外:“这么说,你一年的工资也没有两千四?”
“就是这么回事,要不你发发善心,把我那点债务免了,我得攒上大半年呢。”卢向东还“欠”着二丫一千四百元。
二丫轻轻咬着嘴唇,沉默了一会,语气还是坚定了起来:“不行,你不能耍赖!大不了以后你来学校吃饭不收你钱。”
她一直以为卢向东是城里来的,肯定很有钱,敲他一笔也没什么。可是今天才听龚家成说了,卢向东原来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父亲只不过是个村小的校长。
自己也是村小的老师,二丫当然清楚卢向东父母一年到头能挣几个钱。听说卢向东自己的工资一年还不到两千四,二丫便有些心软,差点就把钱还给卢向东了。可是想到那些辍学的孩子,她又忍住了。
卢向东却脸色一苦,现在才知道,学校的饭也不是白吃的,二丫把账都记着呢。但他也明白,二丫心地并不坏,记这笔账或许就是为了敲自己几个钱,好给学生改善伙食。
却听二丫又说道:“买鸡蛋的钱我来出吧。”
“不用,我今天才知道,乡里每个月还会给我发五十块误工补助,这笔钱我也不可能塞进口袋,就给孩子们加点营养吧。”这是卢向东的真心话,下村挂职虽然不是出于自愿,但他也确实没想过要从中捞钱。当然,就算每个月多五十块钱也发不了财。
“这样啊。”二丫也不再坚持。她每个月的工资不过八十元,虽然父母不要她的钱,这些钱她可以自由支配,但她也会经常贴补一些困难学生,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吃完饭,孩子们都抢着帮忙收拾,洗碗、刷锅、抹桌子。这些村里的孩子年龄虽小,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
二丫反倒什么都不用做了,站在那里看了一会,便对卢向东说道:“下午我没课,要去家零级大神19181访,是几个辍学的孩子。小支书,有没有兴趣陪我一起去看看?”
“行,那我就陪你走走吧。”虽然对二丫总是叫他小支书,卢向东很不爽,但还是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请。
来到尖沟村已经一天半了,他还一直没到村民家里实地看过。有辍学孩子的家庭肯定是最困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看过以后,他才能对尖沟村的贫困程度有最直观的了解。
离开学校,二丫却把卢向东直接带进了田野。
在尖沟村,除了种植水稻,家家户户还会利用田埂、渠边栽一些黄豆、棉花。水稻虽然还没到收割的时候,但村民们已经开始在田间地头拾棉花、拔黄豆了。起起伏伏的稻谷中间,不时可以看到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
二丫是本村人,对地里的情况很熟悉,带着卢向东穿过好几块地,忽然蹲在田埂上,双手合成一个小喇叭:“三哥、三嫂,忙着啦。”
都是本乡本土的,叫声哥嫂透着亲热,倒不一定真有什么亲戚关系。当然,拐弯抹角地算起来,沾点亲带点故也不无可能。总之二丫很聪明,这样说话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一个裹着蓝色头巾的农妇从棉花地里直起腰来:“是二丫啊。下午不上课?怎么有空到地里来了?”
二丫招招手:“三嫂,你过来,我跟你说句话。”
三嫂放下背篓,看了一眼站在二丫背后的卢向东:“二丫,你是为了小强上学的事吧。你三哥说了,家里没钱。”
“如果有人肯替你们出钱,让不让小强继续上学?”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说话的时候,三嫂又看了一眼卢向东。大概是把卢向东当成了二丫的对象,三嫂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和询问。
“真有这好事。”二丫朝着卢向东指了指,“他是村里新来的支书,答应资助小强的学费。”
听说卢向东是支书,三嫂的神情便局促起来,一双手搓来搓去,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不远处也停了下来,摘去头上的草帽:“原来是支书啊。”便没了下文。
卢向东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份,和村民打成一片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便挽起裤脚走向田埂,提过三嫂放下的背篓,一边帮忙拾着棉花,一边说道:“三哥、三嫂,其实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读了几年书,上了大学,现在分到县里机关,吃皇粮,旱涝保收。你们也不希望小强一辈子困在地里吧。”
“那也要考得上大学才行。你能资助小强一年两年,还能资助小强读完大学?”
看到自己的现身说法没能打动三哥,卢向东便换了这个话题:“三哥、三嫂,你家有几亩地?”
知道卢向东是支书以后,三嫂便不敢乱说话了,倒是三哥没什么顾忌:“山上地少,我们一家不过四亩多一点。新支书,丑话说在前头。小强他爷爷奶奶身体不大好,每年看病吃药都得花不少钱,提留统筹我可没钱缴啊。”
“我姓卢,叫卢向东。”二丫只说他是新来的支书,并不肯介绍清楚,让卢向东很是无奈,只得自我介绍,“你们叫我小卢或者东子都行。你们放心,我今天不是来收提留统筹的。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