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都头(下)(1/2)
这来喊人的差役乃是正规县衙里的编制,想来也是庞县令的亲信,见了萧天,格外的亲热。
此番来是专程喊萧天回去入职的,这马车自然就不合适了。庄子里早为萧天备好了马匹,倒也幸亏萧天后世行走各处,对这骑术虽不说多么精擅,但也勉强算的上个中好手了。
当下,待萧天匆匆用过些早饭,两人便打马出了山庄,直往京口返回。
想及三天前,自己来时还是个黑户杂役,这返回时,便摇身一变,竟成了在官府做事的都头。这其中华丽的转身,可谓是极具戏剧性了。让萧天也免不了生出几分唏嘘之感。
返回的路上并无旁人,萧天是个随和的性子,又精于后世的与人相处和问话技巧,一番言谈下来,只几句话便这人的情况摸了个底儿掉。
来喊自己这位叫毛四,却是因为在家行四而得名。宋人习惯按人的排行称呼,久而久之,毛四的本名反倒没人记得了。亲近的人或称四郎,或叫小四儿,同班里便以毛四呼之。至于在外,地位低于他的,或客气的叫法,便多是四哥或者四爷了。
“毛四哥,萧某初来乍到,往后大伙儿便在一个锅里捞食了,还要你多多照顾才是。”
左右无事,萧天便扯着毛四继续聊着,也想提前知道知道自己即将工作的情况,便客气的说道。
毛四吓了一跳,在马上坐着的身子都快弓成虾米了,连连摆手道:“可不敢当萧都头这般称呼,真真折杀小的了,便称小的四儿或小四就是。”
萧天本是客气,见他惶恐的厉害,这才想及这个时代的等级之森严,遂微微一笑作罢,点头道:“四儿兄弟,眼下萧某便要上任了,却不知咱们那儿是个什么情况,倒要请你好生解说解说。”
毛四听他虽改了称呼,但却全是一副尊重的口吻,心下又是感动又是赞叹。
他往日里未尝没被人称为四哥四爷的,但却都是个官制下的泼皮混混,再就是些小商小贩的。便同班里的,也多是四儿四儿的喊着,像萧天这般的等级,却如此相待的,却是绝无仅有。
此刻听闻萧天问起衙门里的情况,激动之下,当即和盘托出,再无半分隐瞒。
京口县衙并不大,除了县令庞大人外,还有一个县丞,而因着此地极具战略意义,故而,在县丞之外,便又多设了一个县尉,专门负责武事。
县丞姓叶,大名文远,进士出身,在这京口一地已然呆了十多年了,平日里多负责一县的税赋工商、农事文教等杂务。除此之外,便是协助县令庞大人处理些诉讼之事。
朝廷一县之内,设县丞的意思,就是监督牵制县令的。这个倒是跟后世一级政府都是设书记和县长、市长等一个意思,起到个分权制衡的作用。
只是叶县丞本分守己,多做少言,这分权制衡倒没多大作用,辅助工作却是做的极好,这也是京口政局稳定,百姓安居的原因之一。
而县尉姓马,则是完全管理军事的。在京口一地,有点像后世的常委会中的军区代表这个角色。
据说马县尉原是出身沧州横海军的校尉,那可是真真的跟辽人交过手的。后来不知怎么得罪了上边,结果被一脚踢到了京口这里,便从五品的校尉大人,一撸到底,成了今日这个小县里一个九品的县尉。
马县尉武人出身,对于县里的政务全然没半分兴趣,倒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硬生生的在这方圆不过百里的小县,扯出一营人马来。不时的操练一番,别的效果没见,但倒是真震慑住了周围的一些马贼盗匪,稍有敢来京口附近生事的。
正因如此,县令庞大人和县丞叶文远两人,才勉强承受下来,每月他那五百人队伍的费用。
除了上述这三位主要官员外,整个县衙便都是属于吏的了。如各分管的六曹掾使、文书师爷,再就是些捕头捕快和一些杂役人等。
如萧天这个都头,若按照正式分管,当应属于兵曹掾使,并隶属于县尉分管的。
但在那位马县尉眼中,显然对这些衙门里的兵丁压根就没兴趣伸手,这也就造就了眼下的这种局面。堂堂一个都头,直接由县令指定了,并且只是成了手下带着十几个差役的头儿。与其说是都头,反倒不如称呼为捕头更合适。
其实在大宋官制中,尤其是县一级的体制中,根本就不存在都头这个职位。
所谓都头,乃是一种尊称,又或者是一种统称。都头的来历,乃是从军制中演变而来。
大宋军制,是以军、将、部、队四级划分的。军一级不定,随战时进行调整,对外则称经略安抚司。临时由皇帝指派大臣任经略使。
所以,平常体现出的最高军制,便是将了。至王安石变法,设置将法,全国共计九十二将,加上京都附近各独立的马步军指挥所,共有一百一十七个基本作战单位,各按所需,分布在全国各地。
如东南地方这些后方所在,一将大约三千人左右,而在边疆,则有六七千人,甚或上万人不等。将,便是旧时所称的都监。
将以下,便是部,也称为营。一营自三百至五百不等,一般纯步兵营可达五百,若是马军营,则常为三百人。营官则称指挥使。
营以下,又分五都,各辖百人。这个编制的首领,便是称为都头的了。至于再往下,便是最低级的十人队,称为伙的。
到了萧天穿越而来的这个时代,大宋各县均能常见都头这个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