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
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二是“色”的误区。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时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三是“老”的误区。许多人认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是看紫砂艺术价值,并非一定越老越好。
紫砂壶的感觉是养出来的,往往比较养眼的壶比较容易迷惑人。
1、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看!(基本化料的,自然界色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
2、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
3、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绿色、铜绿、非常红的都是加化工料)。
4、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一种情况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这样的“泥壶”不要,因为透气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二种情况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炼泥的时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壶水色好看,壶颜色均匀。
5、看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晰。有些加化料的壶,化料将颗粒包裹着的,颗粒看着不清析(需要用放大镜看)。
6、原矿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呢,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难看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均匀的壶需要小心。
7、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调砂不同的。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有人为操纵的感觉。原矿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8、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
9、透气性不能做为检验原矿紫砂壶的充分条件,一些化料壶也是有透气性的。市场上一把真正的紫砂壶价格在二三百到几十万都有的。当代的紫砂壶泰斗级的顾景舟壶价最贵,朱可心、何道洪、蒋蓉、谭泉海、蒋蓉、汪寅仙、徐秀棠、鲍志强、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等的壶也都是很有价值的。
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则: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