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161章 天子寄语1(1/2)
尽管如此,延安府安塞县流血事件的发生,也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要提高警惕的,并不只是延安府一府,也不是安塞县一县,整个陕西都要提高警惕,甚至周边有关地区也都要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以免成为那些人发泄的出气筒。
因此,朝廷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得具有广泛性,不能头疼治头脚痛治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首先,严厉处罚陕西布政使司派下去的“包干儿”人员,以及延安府、安塞县和安塞千户所是必须的,但具体的处罚暂且记下,允许他们戴罪立功。
然后就是要动员起安塞县守御千户所和敷政巡检司所属的所有兵丁和地方青壮,坚守自己的岗位。大小官员也要力疾从公,若是能够妥善地处理好,并保证此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可以将功折罪,处罚可以取消。如若再出现其他有害于当前朝廷赈灾大局的事件,朝廷将对他们数罪并罚。
另一方面,朝廷也分饬各地加强戒备,坚决杜绝延安府安塞县流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事说起来话长,可皇帝陛下和徐光启似乎对此类事情早有预料,也很快达成了共识,因此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紧张和慌乱。不仅很快就形成了具体条文,那些相应的处置措施,也似乎是在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之间,就拍了版定了谳。
这是皇帝陛下与老臣徐光启第一次真正的肩并肩、手挽手地合作,这次合作堪称完美。从中丝毫看不到年轻人的冲动浮躁,也看不到古稀之人的因循瞻顾畏首畏尾,似乎有一种叫做“默契”的化学反应,早已存在于这一老一少两位大明王朝的当权者中间,此时只不过是正常现象的显现而已。
别说是他们二位,就是在旁边敬陪末座的孙传庭,都感到特别提气。
“这才叫天纵英明,老成谋国,这才叫君臣一心,其利自然断金……”在整个过程中,孙传庭虽然未能赞一词,可他却比那二位还要……有“成就感”。而一想到自己或许此后有幸参与其中,浑身的热血仿佛都要沸腾起来。
此事处置完毕,也只不过用了一刻钟。
然后徐光启就下去拟定分发各地的旨意。他本来就有钦差大臣的关防,此事也正是他这个钦差大臣的分内之事,因此虽然有皇帝陛下亲临,在皇帝陛下稍加说明之后,他也欣然而受,毫无推搪之意。要知道若是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环境,徐光启的行为,完全可以用“揽权”来攻击的,而这也是为君者最忌讳的事情。
“伯雅,你对陕西的灾情、和朝廷的赈灾举措有何看法?”徐光启离开之后,皇帝陛下喝了一盏茶,然后就向孙传庭发问。
“草民心悦……”
“等一下,”孙传庭一句话未及说完,皇帝陛下就打断了他,“赋闲之前,伯雅似乎是郎中?”
“是,返回山西老家前……草民忝居吏部稽勋郎中,”
“张玉,”皇帝陛下并没有接孙传庭的话,而是冲着门外稍微提高了声音叫到。
“臣在,”张玉悄声出现在门内,肃立应答。
“想着给吏部知会一声,前稽勋郎中孙传庭着官复原职,令其在陕西……随钦差大臣徐光启公干,”皇帝陛下麻利地说道。
“是,臣领旨,”张玉应声而答。稍微停顿了一下,见皇帝陛下并没有其他安排,旋即又悄然隐去。
“先官复原职吧,以后为朝廷立了功,你的官也做的更有分量,朕是不会吝啬的……哈哈,鸡子儿每人只有俩,可乌纱帽……朕有的是,多大的都有,只看你是不是有本事戴得上、戴的安稳就是了,哈哈,”皇帝陛下打趣道。
“臣谢主隆恩,臣宁愿不要任何官职,只希望能够在皇帝陛下的身边办事,为朝廷、为陛下做一个马前卒,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传庭心愿足矣,”孙传庭叩头谢恩,慷慨陈词。虽然语句并不是多么连贯,可意思是表达出来了。
可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平素最厌的就是阿谀奉承,拍马逢迎,而自己此刻的言语,不就是在扮演那种角色吗?
孙传庭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一点儿阿谀谄媚的念头都没有,完全是自己意思的真实表达,“诚意”多多,是不容怀疑的。
虽然此前孙传庭仕宦之途不是多么顺利,但并不说明他的脑筋不好使,只不过有些事他不屑为罢了。
别看今天皇帝陛下只是令他官复原职,可在他的眼里,或者在满朝的“有识之士”者的眼中,皇帝陛下亲口御封的这个稽勋郎中,比之前那个他费了半辈子苦熬得来的五品官职,分量重了何止百倍千倍。
大明王朝没有“御前大臣”的说法,因此在钦差大臣的手下当差,这几乎就是随侍在皇帝陛下身侧一般。这才是令人眼红之处。与此相比,那些什么三品五品的什么郎中侍郎之流,就根本不值一提。
而孙传庭自认是个“做事”的官,他希望是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己专管一事,或者全力经营某一领域内的事务。而若是能够有幸与皇帝陛下直接对接,自然会少了中间的许多环节,也就意味着减少了许多许多的推诿扯皮,自己所费的心血也就更容易收到实效。这对于孙传庭来说,是得其所哉,真的比封他一个多大的官都要令他高兴。
因此,“名分”或官位对于孙传庭来说,基本就是累赘。
“嗯,朕知道,伯雅你是有能力的,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