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103章 螳螂开始扑蝉1(1/2)
现在,另一支响应朝廷号召的商队——蒲州范家商队二百多辆大车也到达了目的地绥德州。
看来绥德州的官府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接洽的吏胥和锦衣卫也都相当客气。
因为事关剩余货款的事情,因此也要将此前签订的协议和路途之上各地官府的文件,一一核对、查验清楚。然后就通知粮库可以接收货物了。
在正式接收之前,还有一道手续,那就是验收。
所谓的验收,其实不是每包粮食全都打开检验,要不然这二百多辆大车,光是检验也得一两天。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是更简单的方法——抽验。
抽验就很简单,也很快捷,就是随意地在二百多辆大车抽取十两二十辆,然后每辆车抽取那么一两包不等。也不是将选中的粮包打开,将粮食全都倒出来,而是有专门的工具的。
那个专用的工具叫做扦,是开了半槽的竹制器物,用它所抽取的叫做扦样。因此,锦衣卫带领十多名吏胥,再加上数名青壮的协助搬动粮包,验收很快就结束了。
验收的结果,很是令人满意——全都合格。
然后就开始卸货。
锦衣卫和吏胥,还有商队的人员站在库房的门口,负责查点数目,负责卸车、并在库房内码包的是当地的青壮。这些青壮有很多都是自愿前来的。因为他们知道朝廷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存储了这么多的粮食,不就是为了父老乡亲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够果腹,能够安定人心。因此,他们都很卖力气。
若是摆在路上,二百多辆大车看起来似乎应该是很长很长的一大溜,可很快就要被库房全部“吞没”了。
“还没觉着怎么着呢,这就快卸完了,”
“是啊,身上刚开始见汗,连棉袄都还没脱呢,”
“就是再有这么多,我们也能一气儿给他卸完喽,”
干着活的青壮们也是兴奋,不时地相互戏谑着。他们是不会嫌多的,绥德州存储的粮食越多,父老乡亲的日子就越是安稳,只要能够在朝廷的安排之下干些活计就能吃饱饭,这可是几辈子都没有遇到的事了。
“终于快要结束了,”在绥德州专门负责监督粮库的锦衣卫小旗吴继东,此时看着库房中堆积起来的粮食,他心里感到踏实了很多。
绥德州地处偏僻,撂荒地也多,所以此次朝廷赈灾,绥德州就是一个重点地区。除了接收本地的流民,也有很多的来自其他地区的流民被安置在这里。
人多,干活多,开垦的荒地面积大,自然消耗也是巨大。不要说别的,这只是每日的口粮,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以前向绥德州输送粮食的,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商户,规模都很小,三五十辆大车就很是“蔚为壮观”了。现在看来,此前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与这二百多辆大车的根本无法相比。
房门前排列的车辆只有十几辆了。
“哎呀,不好,”
“抓住了,哎呀,”
库房中负责卸车和码垛的青壮失声惊叫。吴继东急忙收回目光,循着声音看了过去。
这辆大车已经进入了库房,只是尚未到达要卸的垛位。随着大车进入库房的,除了在前面牵着牲口的车把式,还有一名伙计跟在车旁或车后照料,以免粮包掉落。这两人都是属于蒲州范家商队。
可不知什么原因,有两个粮包从车上掉落下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从车上掉落下来的粮包竟然被撕开了很大的口子,粮食……更准确一些,或者应该叫做粮食、杂草和黄沙的混合物,抛洒了一地。
看到这副景象,吴继东简直要魂飞天外了。
不管是从哪里输送而来,也不管是哪家商号所经营,粮食只要入了库,出现了任何问题,自己的责任可就大了。虽然也可以追究粮商的责任,可自己查验不细、管理混乱的罪名那是绝对推脱不掉的了。
“都停下!都别动!”吴继东一声暴呵,几乎所有在场的人似乎全都被施了定身术。“去把范家的那位九掌柜请过来,这两位,”吴继东用手指了指已经进入库房的范家那两人,“也好好看住了,”
吴继东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处置也算是恰当。他倒是还没有想到,如果范家的货物出现问题,朝廷是要追索那已经预付出去的五成价款的。
只可惜他的手下只有十名锦衣卫校尉,而范家九掌柜带领的这支商队中,只是身强体壮兼且身手了得的护卫就不下三十人。
这倒不是范家一开始就意图不轨……哦,不,应该是范家头脑不会如此简单,以为凭借这区区三十名护卫,就能够图谋不轨得了……他们是用来对付路途之上可能遇到的麻烦的。
不过,也不能就此断定范家就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九掌柜范剑盛并没有掉头就跑,也没有指挥手下进行反抗,而是听到消息之后,就自己主动来到库房门口,与锦衣卫小旗吴继东进行交涉。
是的,是进行交涉,是三人(九掌柜与随车进入库房的那两人)矢口否认那两包散落在库房地面的粮食属于蒲州范家,而且还大声疾呼自己遭受了不白之冤。
他们只是拼命用言语洗白自己,而不是采取武力对抗的方式。
为了便于管理和方便进出,储存其他赈灾物资的库房就建在粮库的旁边。
像什么种子农具和修建屋舍所用材料之类其他的赈灾物资,总数也是不少,可种类也是庞杂的多,前来交货履约的小商户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