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啼笑皆非的结局(1/2)
目前集结在美国两艘核动力航母面前的战机军舰,是黑海舰队司令利索夫基能拿出的最后战力了,如果这次战斗以失败告终,那么克里米亚和俄国一部分靠近黑海的城市将会在对方的导弹覆盖范围下。
俄国自己这边还好说,毕竟他们有自保能力,岸基区域防空导弹部队不是棉花,可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就不一样了,至少现在他们还是乌克兰的加盟共和国,自己没有借口帮忙抵御。
利索夫基知道黑海舰队战败已经是注定的事情,除非国内还有空军调集战机来助战,不然的话只得灰溜溜的回国。
驻克里米亚各地的战斗损失在天色刚亮时就已经汇总到他手上,看着那一长串阵亡士兵名单和损失,一贯坚强的利索夫基哭了起来,拒是在背地里偷偷的哭泣,依然也被一些士兵看到了。
北约陆地上也没闲着,靠近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捷克等北约成员国集结了陆军部队,屯兵边境,只等海上战争结束后将会碾过边界线,以武力帮助乌克兰反对党控制国家,压制俄国人。
眼看俄国黑海舰队命运已经注定,哪想到在黑海还有一方势力正冷眼旁观,出其不意的在一次严重政治事件爆发后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攻击意西舰队的是共和国一艘核动力攻击性潜艇,当初就是尾随奥莱加他们进入到黑海的,这一次秘密行动共和国就连自己的盟友也没有告诉。
当初郝建业制定这套战术时,最初的想法就是近距离观看两个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交手,希望能在当中学到一些海上作战本事。
毕竟共和国的军队几十年不曾参加过战争,身上早已被锈迹覆盖,别看一天到晚各个军种在这演习在那演习,如果一旦交起战来,那些演习的经验就是个屁,一点作用也没有。
观摩是观摩了,原本不打算出手的核潜艇在意西舰队那架战机失控导弹击中克里米亚首都民居时,周海清在高层的授权中动了手。
共和国国家和军队高层没有打算跟北约国家在嘴巴上扯皮,既然你们已经超出了划定区域外的作战,不管是不是主观上的,那你在道理上就站不着,更何况还是对平民开了火。
根据具有国际法效益的日内瓦公约,交战国家会公布交战区域、海上保护、战俘待遇、保护平民、战地公约等一系列条例,限制了其战争的扩大化。
日内瓦公约的缔结,源于人类的人权扩大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伤亡人数高达五千万左右,而且还有很多没法统计的数字,保守估计都会在六千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在当年,基本上可以是全球二十分之一的人数,也就是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战争中伤亡,基数何其之大。
一战范围包括了欧菲亚三大洲数是十个国家,在战争结束后立即便对公约重新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修改,以便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平民。
北约的意西舰队这一举动,无疑就是推翻了当时大部分国家签订过的日内瓦公约,往轻了说是无视联合国各种宪章性文件,往重了说那就是挑战世界现有的制度,有重蹈法-西-斯的覆辙,那是为人类所不耻的行为。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得不让美国人在政治军事上退步,于是在美俄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下令奥莱加指挥的舰队撤出了战斗,免于黑海舰队全军覆没。
这会儿美国人已经没有经历再去跟俄国人斗,因为消息已经披露出来,他们开始应对全球反对霸权主义游行深陷进去了。
这个转折让双方签订了休战协议,可是奥莱加可没有闲着,北约护卫军舰全部被派出去找那艘偷袭他们的潜艇。
而此刻位于土耳其锡洛普五百海里的公海上,周海清他们正上浮到海面上大摇大摆的朝伊斯坦布尔海峡前行,沿途还跟土耳其出海渔船的渔民们遥相相望。
占了大义的周海清可不怕北约报复,除非对方冒着被全球人类口水淹死的下场,不然的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开。
现在没有人关系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局势到底往哪个方向发展,纷纷盯着北约的一举一动,就是在联合国总部,上百个国家均在大会上攻击北约打击平民的行动,驻联合国大使险些还在总部大厦挨打。
俄总统府,普嘉迪很庆幸当时拉拢住了自己的盟友共和国,不然的话这些战争肯定会把俄国拖向更大规模战争的深渊,让本来经济就不怎么样的国家陷入大麻烦之中。
和俄国人感激不一样的是,美国人对共和国可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剥其皮吃其肉饮其血,让原本占据上风的航母舰队不得不撤兵。
战争冲突结束后,航母指挥官奥莱加少将没有接到来自五角大楼的负面命令,毕竟除了第一次战斗伤亡损失交大外,其他的倒是做的不错,特别是第二次突袭行动,只要时间足够完全有机会把俄国黑海舰队从地球上抹掉。
反倒是被张震他们拦在地中海的另外一艘航母指挥官吃了排头被撤职了,如果他们要是早一点到达黑海援助奥莱加,说不定在丑闻曝光前就能搞掉黑海舰队。
十一月中旬,周海清他们潜艇在北约军舰的围观下缓缓驶进伊斯坦布尔海峡,跟已经进入爱琴海的张震他们汇合,前往地中海国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进行军事访问。
沿途希腊、土耳其等北约成员国就像老鼠看了猫一样,没敢派遣自己的战机前去监视,生怕在被对方咬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